《人类之后的地球》

设想在遥远的未来,外星人造访地球。他们会不会发现什么线索,证明这里曾经有过智慧生物的繁荣?我们的城市、大坝、工厂会不会留下什么遗迹,能在1亿年后被探测出来?这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思考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简•扎拉斯维奇(Jan Zalasiewicz)这本精巧的地质学图书所探究的问题。
中文

作者提到,关键问题是,人类创造品的遗迹恐怕将变得难以辨别。“一两个地质年代之后,只会剩下些碎骨或者金戒指诉说我们曾经的存在,”他说。

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毕竟,我们挖掘出不少1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然而,那些远古动物的繁荣期长达几千万年。相比之下,现代智人只持续了10万年左右。根据这个计算,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后辈

为了强调这一点,作者举了美国大峡谷的例子。“在几英里深的裂谷里,岩层跨度长达15亿年。按照这个尺度衡量,我们这个种族仅仅占有3英寸厚的一层,而我们工业文明更是只有0.01英寸厚”,他补充道。并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扎拉斯维奇补充说,问题在于,这个星球不断发生着地质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将人类所有最伟大的建筑碾碎、埋葬,包括摩天大楼、高速公路、桥梁、教堂和庙宇。那时,人类大多数的创造都将难逃被夷为平地的厄运。

但是,我们不会失去所有东西。地震活动会将石化了的城市一角推至地球表面,这些线索将证明人类曾经的存在。“将会有一些几米厚的地层,充满瓦砾、隧道和管道的轮廓以及大堆的碎石和垃圾”。那便是我们留下的遗迹。并不是很好的纪念物。确实,与之相比,古埃及王奥西曼德斯则做的很好,他仅凭几个无头的石雕便让历史铭记。


《人类之后的地球》
简·扎拉斯维奇 (Jan Zalasiewicz)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书评作者:罗宾·麦凯

来源:www.guardian.co.uk/

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2009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