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华东雾霾,环保官员喊冤

面对华东地区的严重雾霾天气,江苏省环保官员无奈地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是环保部门说了算。
中文

当南京上空终于看到久违的蓝色,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单阳大大舒了一口气,“最近压力非常大,经常要加班研究对策。”单阳说。

压力来自华东近期遭遇的严重雾霾。12月6日,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484,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为331(注:空气质量指数超过150则被认为对大多数人的健康有害),江苏另有多个城市的监测站点该指数也突破400。

江苏环保部门感到自己成了千夫所指,“最近每天都会接到无数媒体、市民的电话,有些说话非常难听,但实际上我们能做的确实很有限。”对于公众的质疑和指责,江苏省环保厅官员陆祥(化名)对记者说,““如果前端不控制,不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着手,只要新增一个新项目,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南京雾霾不仅PM2.5指数高,有时PM10的指数更是超过500,环境监测专家表示:这说明扬尘比例相当高,与工地有关。

“连续雾霾天气我们也很着急,可在这个事上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陆祥说,“中央规定,各地地方政府要对空气质量负责,但这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比如项目审批部门等等,这不是我们环保部门一家的事。”

本报记者从环保厅获悉,在雾霾爆发期间环保部门已经向南京市政府提出了停工建议。然而据现场一位工人介绍,即便是在雾霾天气最严重时他们也没停过工,“不要说一天,一小时都没停过。”

单阳表示,雾霾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比如江苏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这么集中,工业结构占比这么重,能源消费比重中煤炭占比这么高,就算单个企业排放达标了,但总量增长速度仍十分快。”

据《人民日报》刊登的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省四项主要污染物的单位GDP排放强度均只有全国水平的一半左右,但排放总量却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东、河北、河南、广东。

说到经济结构的调整,陆祥更是一肚子苦水。“调整结构不是环保部门说了算,比如大气国十条要求到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要负增长,但是GDP增长,能源消耗必然跟着增长,各地方现在都在求发展,环保政绩考核其实江苏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始终没有落实。”

陆祥还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修建高铁南京南站时,大面积的裸土堆在工地上,造成城区严重的扬尘污染,南京市政府为此找到施工方商谈解决,然而对方却毫不理睬。“这是国家重点工程,耽误了通车谁来负责?”
 

 

本文原载于2013年12月《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