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简述:机遇和挑战 (中国报道之一)

在第一篇一系列有关全球变暖热门话题的背景介绍文章中,玛莉安•贝德写到,中国如何处理环境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中文

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最为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最大的挑战。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目前的人口已经达到13亿。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力量。这个国家奇迹式的崛起,令数以亿万计的人民摆脱了贫困。然而,中国的崛起也令它的邻国和竞争对手警惕起来,它们纷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究竟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机遇?”为了上述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中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中国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2005年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这个(经济)奇迹将会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遭受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

 

 

持续深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中国对能源和水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话,这样的需求只会使得环境危机进一步恶化。但是,中国的环境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这个国家本身,同时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由于中国对能源、矿产、木材和其他原材料的搜购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世界,由此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事务。根据设立于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统计,2005年,中国对钢材的消耗量占全世界的26%,稻米占32%,棉花占37%,水泥占47%。这些原料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于制造出口产品,而大部分都被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随着这些建设项目的进展,中国的景象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又给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的全球的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的变革,私有经济不断萌生发展。经济改革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与1978年相比,中国的GDP实现了飞跃性的增长,翻了十番还要多。如果按照购买力进行评价的话,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但是,按照人均GDP,中国仍然属于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地区收入差距悬殊,并且有1亿5千万人口仍然处于国际规定的贫困线水平以下。中国政府已经在竭力处置过去的环境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同时应对当前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挑战。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增长、城市化的加速及其在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增加,它还面临着一个新的责任,这就是对于潮水般铺天盖地涌来的环境事务保持关注。这些事务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发电能力、化石燃料的利用以及其他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无论大小强弱,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环境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庞大的人口数量、巨大的能源需求、消费的增长、工业化的深入以及即将在其首都北京召开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些因素将会导致环境不堪负荷。那么国家要如何应对?中国又怎样才能保证不对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危害呢?

 

 

中国既是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尽管中国已经批准了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并没有任何法律上强制规定的减排目标。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6年全球环境展望报告》中指出,在2005年制定的“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计划中所规定的减排目标国中,并不包括中国及其两个发展中邻国——印度和韩国,同时也没有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分别是二氧化碳的第四和第五大排放国,俄国处于第三位。)但是,上述伙伴关系计划的目的是发展和利用正在出现的净化技术和实践,包括可更新能源系统。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数字,1990年,亚太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北美地区多出4.35亿吨,高出8个百分点。到了2002年,这个差距扩大到了260万吨,即41%多。而世界观察研究所索引述的数字则表明,中国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达到了10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4%。(但这仍然只占到世界头号排放大国美国排放量的七分之一。)自从《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在中国减排问题上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也非常清楚,在很多方面,中国都非常容易遭受到气候变化的危害,如海平面上升、剧烈天气波动、沙漠化、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卫生问题等等。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太平洋环境组织是一直支持中国方兴未艾的环保运动的组织之一,它认为,“中国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将作用于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它还指出,中国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将引起全世界的强烈反响。“中国农民由于土地干涸而颗粒无收的状况,将迫使该国转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食品进口国,这将会给美国和加拿大等谷物生产国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另外,中国的鱼类消费量要占全世界捕捞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比例还注定要不断增大,这也将已经捕捞过量的海洋逼到了更加严峻的境地。简而言之,任何一个关心地球环境人都应该密切关注中国人民应对目前环境威胁的能力。”
 
下一篇:气候变化

 

 

 

 

 

 
作者简介: 玛莉安是一位驻伦敦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