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泰国拓宽湄公河计划引发生态担忧

泰国政府宣布将就湄公河河道拓宽项目展开调研,环保人士担心该计划可能影响数千万居民的生计。
  • en
  • 中文
<p>数百家泰国非政府组织发起了一项运动,希望借此拯救湄公河Khon Pi Luang河段中宝贵的急流与小屿。图片来源:Tom Fawthrop</p>

数百家泰国非政府组织发起了一项运动,希望借此拯救湄公河Khon Pi Luang河段中宝贵的急流与小屿。图片来源:Tom Fawthrop

从古至今,湍急汹涌、暗礁丛生、小屿遍布的湄公河就吸引了无数探险家和旅行者。自法国殖民时代起,无数探险家们就希望借道湄公河打开广袤的中国市场,然而湄公河的激流险滩让他们的尝试一次又一次搁浅。

如今,这条大河的天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却因一份岩石与暗礁清除计划而面临威胁。

泰国总理府事务部长助理库萨向媒体透露,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将建立联合工作组,对湄公河流域展开调研。库萨表示:“为了货物和人员运输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有必要改善湄公河河道的通航条件,将其拓宽到可通行500吨级的船舶。”


地处泰国老挝交界的岛屿。图片来源:Shinshiro Kenji Arthur

该计划全称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计划(2015-2025)》,共分为初期调研、设计、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三个阶段,于2016年12月获通过。

该计划要求完成泰老边境地区1.6公里范围内湄公河水域的岩石暗礁清除工作,从而保证从中国云南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出发的大型货船能够顺利通行此地,最终到达630公里之外风景如画的世界遗产、老挝古都琅勃拉邦。泰国政府方面表示,只有在完成相关调研和环境影响评估后才会批准这一计划。

这个项目引发环境保护人士担忧。国际河流组织泰国项目负责人皮恩蓬·德特斯表示:“湄公河是全球内陆水产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为沿岸6000多万居民提供生计。完全可以靠陆路交通来满足货运需求,以此为代价来发展航运是无稽之谈。”

中方专家则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这个计划会危害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东南亚问题专家朱振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持反对意见的人应该在完整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再做评判。关于项目对河流鱼类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朱教授表示,此前在云南进行的类似岩石和江心洲清除工作并未带来任何严重问题。

但是国际河流却并不认同上述观点。这家非政府组织记录了江心洲带来的急流和渔业资源给当地居民带来的诸多好处,并在其新闻稿中列举了该项目带来的一系列隐患。比如,“急流和暗礁地区分布有不少沿河栖息地,是鱼类进行产卵和安全繁衍的重要场所。疏缓这些急流将会影响这一地区村民的家庭收入和食物来源。”

改造计划由来已久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曾发起一项总额400亿美元的项目,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修建高速公路、输电网络、大型水坝和大型旅游产业设施。现如今的湄公河发展计划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0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联合签署《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并同时通过了一份三阶段的计划。协议一经签订,中方便计划着手疏浚河道,从而保证大型商业船只顺利往来湄公河区域。

第一阶段包括清除湄公河上的11处急流和10座暗礁,从而使100到150吨级的船只能够从中国云南顺利到达泰国港口城市清盛。2002年,泰国时任总理他信·西那瓦批准了这项疏浚计划。

湄公河委员会的一份独立评估认为,疏浚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中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有关渔业和生态影响的数据,并因此驳回了这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湄公河委员会是由泰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四国共同建立的一个专门负责处理湄公河跨境相关问题的政府间合作机构。

2003年,由于泰国国防部提出疏浚计划可能会给泰、挝两国以湄公河中线为界的边境划分带来不稳定因素,中方不得不在一期工程之后搁置了这一河流改造计划。

2016年12月,这项由来已久的协议虽然最终得以重启,但需依照泰国内阁的要求重新开展调研。

谁将从中受益?

尽管湄公河委员会的四个成员国均认同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改善湄公河航运条件的共同目标,认为这会带来贸易和旅游效益,但却从未充分考虑这一规划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环境破坏。

著名作家、湄公河流域历史学家米尔顿·奥斯本提醒说:“从目前来看,改善云南南部和泰国北部湄公河航运条件的最大获益方应该是中国。”

泰国清孔地方民间社区网络Rak Chiang Khong 的负责人Niwat Roykaew表示,从中国发来的货物可以经由R3A高速公路快捷地运抵泰国。尽管泰国官员声称水路运输可能比陆路运输减少20%的成本,泰国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Saowaruj Rattanakhamfu却对这一项目所能带来的收益深表怀疑

他说:“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认为通过清除河流岩石暗礁来拓展河流商贸运输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政府应该慎重研究这笔投资到底值不值,因为这将给沿岸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琅勃拉邦是该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批评人士指出,一旦上述河流改造项目完成,那么琅勃拉邦将会失去往日的魅力与宁静,变为一个污染严重、人来人往的商贸中心。不过也有人认为,航运发展将会给当地带来更多游客,使当地变得更为繁荣。

湄公河上的隐忧

近年来陆续上马的大型水电项目不断加重着湄公河地区的环境破坏,而未来的疏浚计划可能会让这条东南亚水上生命线再次遭受重创。

云南境内澜沧江上目前已经连续建成了7座梯级大坝。而湄公河下游老挝境内的河段上有两座大坝正在建设,位于北本的第3座大坝预计也会在今年开工建设。

水电建设导致湄公河的水文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由于水流受阻,该地区季风季节的洪水水量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而水库大坝则导致河流富养沉积物被拦截,严重影响下流越南境内湄公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生计。科学家对越南境内湄公河三角洲的监控报告显示,整个三角洲地区正在逐步缩小和下沉。

《2010年湄公河大坝影响战略环境评估报告》中给出的这份咨询报告建议,湄公河水利建设应推迟10年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发布之后,尽管沿岸居民抗议声不断,有关科学家也提出了严重警告,仍有两座大坝——沙耶武里大坝和敦沙洪大坝“成功落户”老挝境内的湄公河下游地区。

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在湄公河下游连续建造11座大坝的行为是典型的“不可持续式发展,会将整个河流生态系统推向崩溃的边缘”。

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简称MRC)的数据显示,湄公河流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内陆渔业,是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委员会四个成员国的野生渔业年产值高达110亿美元(如果算上渔业养殖,这一数字将攀升到170亿美元)。如无有效的河流监管,这一地区6千万人口的粮食安全将面临巨大威胁。

越南近一半的主要粮食作物和90%的出口水稻都产自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业内著名的湿地生态学家阮友善
表示,除非现有趋势得到扭转,否则未来越南的这块黄金三角洲将不复存在。

“如果湄公河下游的11座大坝全部完工,越南将失去全球第二大水稻出口国的地位。湄公河三角洲将因为缺乏富养沉积物而不断沉降。二三十年后,三角洲将无法满足现有1800万人的生活生产所需。人们将被迫迁徙,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社会动荡与移民问题。”

民间力量集结

数百家泰国非政府组织发起了一项运动,希望借此拯救湄公河Khon Pi Luang河段中宝贵的急流与小屿。发起这项运动的Niwat Roykaew 还向国家人权委员会提出请愿,对泰国内阁的决定发起挑战。

泰国海运部表示,该部将根据近期内阁批复开启相关调研,但暂时还不会对小岛屿进行清除。

泰国国家人权委员会成员Tuenjai Deetes 表示,当地民众的权利已遭到破坏,因为这个疏浚计划关乎他们的生计,而这些人既不能获得项目相关信息,也不能就此发表意见。

河内经济研究院院长Tran Ding Thien表示,要想挽救这一事态,湄公河沿岸各国就应放弃现有的短视心态,因为这种心态将直接影响各方对整个湄公河流域的资源共享和环境保护的大局把握。

英文原文首发于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