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中国非法林木交易背后的故事

环境调查署(EIA)的最新报告中,中国被指控牵涉数十亿美元的非法林木交易,中外对话采访了参与调查的朱利安•纽曼,揭开交易背后的故事。
  • en
  • 中文

中外对话(以下简写为CD):EIA是怎样开始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研究的? 

朱:环境调查署(EIA)的这项调查始于1999年。当时,围绕印度尼西亚一处国家公园里的成片高大林木,非法开采开始猖獗起来。我们决定着手调查开采公司的情况。

既然有开采,肯定也有需求。调查完开采公司以后,我们想知道这些木材去了哪里。于是开始循着木材的流向调查终端市场,随之发现中国是重要的买家。

2004年,我们首次来到中国。为了能接触到木材商人,我们装扮成木材采购者,同香港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交易商把我们带到了浙江的木材转运地,直接看“货”。当时我们只有两个人,就这样开始了后来一系列的调查。

印尼那个国家公园里的采伐,后来被制止了。这给我们后续的调查很大的动力。

延伸阅读:《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的非法林木买家

CD:非法伐木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开采者与记者、调查者可谓水火不容。你们如何开展调研?调查中最危险的经历是什么?

朱:因为要取得实际可见的证据,我们必须要到达开采或交易的现场,亲自接触到木材,所以,不得不装扮成采购商,或是游客之类的。这就为我们取得第一手资料提供了便利。

大多数时候得扮成购买者,同商人去谈判,直接从他们的口中获取木材来源信息。

最危险的经历,是在1999年。为了调查印度尼西亚的森林采伐情况,我们不得不秘密进入,坐着小船沿着森林中的小河漂流,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真实情况。因为持续的时间很久,手机也没电了,无法和外界沟通。后来,遇到了持枪的盗伐人员,我们的调查团队成员被挟持走,政府出面解救才脱险。

CD:在调查中,你一定有很多难忘的故事。 

朱:有很多令人触动的事情。例如在浙江的木材港口,半小时的车程内,道路两旁堆得全是原木,场面令人震惊。同时,在那些被采伐的森林旁边,受到采伐影响的村民,也让我们十分同情和担心,他们的生活可能面临巨大的改变。

还有一个故事。印尼的印茄木是十分珍稀的木材。有一个紧邻印茄木林的村子,村民们非常希望阻止森林开采,但是一个军官在那里依托武力推进开采,一些公司通过伪造文件来保证木材交易。村民们无能为力。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去雅加达、新加坡和上海等地,尝试与交易商、投资人接触,还假扮成乘客从海上查看张家港的情况。我们与交易商取得了联系,被他带到张家港。在那里我们看到大量的印茄木,许多来印度尼西亚。因为印尼限制这种珍贵木材的出口,因此它们无疑是非法木材。

随后,我们在雅加达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调查结果。印尼新上任的总理对此很关切,派了1000多人的军队去阻止采伐。后来从村民那里得到消息,说伐木已经停止。

CD:在调查中,你们曾经与中国政府人员正面接触么?

朱:我们曾在云南昆明与政府人员打过交道,方法是扮作商人,了解他们对越南、缅甸等地入境的非法木材的态度。大部分人并不十分在意。

非法采伐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越南就从老挝进口大量非法采伐的木材。但很多采伐公司是来自中国的。我们之所以专门调查中国,是因为中国在推动非法伐木的过程中作用很大。中国木材进出口量和使用量,都占全球第一,而且还在增加。中国对申报入关的木材都认为是合法的。这就为发生在其他国家的非法开采提供了动力。

CD:调查所见范围内,中国境内的森林保护成效如何?

朱:中国在2000年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伐木,大量种植,森林覆盖率因此大大上升。我们把印尼、莫桑比克的信息带给中国,希望中国能够为他国留些余地;同时也打算把中国的森林保护和恢复方案传给莫桑比克等地,希望它们借鉴中国的办法。

森林保护不是一个机构或部门、甚至不是一个国家自己能够解决的。需要各国之间通力协作。一个国家需要立法规范砍伐和贸易制度,同时,由于中国的木材贸易是由巨大的木制品需求推动的,也需要消费者改变消费和生活习惯。

CD:在调查过程中,最让你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朱:一些中国商人在言谈间毫不避讳跟其他国家政府官员的特殊关系,甚至显得十分得意,他们因此可以取得“特权”开采那些禁止采伐的珍贵木材。我们去验证,那些官员的名字正确无误,证明他们确实具有他们宣称的一些特殊渠道。他们那种炫耀的神情让我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