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美国“有机山谷”的奶业合作之路

美国奶制品在工厂化农业盛行的今天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得到安全的牛奶,美国民间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周立考察威斯康星州有机山谷奶业合作社,对发展本地安全消费进行了详细调研。
  • en
  • 中文

作为资本化农业的典型代表,美国工厂化农业的道路走得很远很深,带来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及生态影响,也带来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现实环境引发了社会自我保护的运动和呼声。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的农业政策专家Jim Kleinschmit在回顾自身成长变化历程时评论:“在过去25年中,我的家庭农场由产业化牛奶、肉类及谷物生产,转向了有机农业与草饲牛肉生产。孩提至今,我父母不断地向我及周围同胞提醒农业对社会的重要性,有责任的农夫应该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及其他自然资源,但事实上现在的农业政策不再为农夫、环境或社会服务了。

奶制品是美国人最主要的一项营养来源。由于美国政府对商品化农业的支持政策,使得美国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和牛奶总产量不断上升,人均奶制品消费量随之上升。但人均鲜奶消费量在长期内却在缓慢下降。

奶业发展的同时,奶制品的质量在受到质疑。以促生长激素、重组牛生长激素为代表的饲养技术,使得美国平均每只奶牛年产奶量从1998年到2011年间竟然增加了24%。

当牛奶仅仅被当作食物,奶牛被当作食物生产手段时,食物生产就脱离了基本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节奏,从而对人类和动物都产生深远影响。在蒙古高原上传统放牧方式下的奶牛,只在产下小牛犊五个月内挤奶和供人类食用。而在美国产业化养殖场内,奶牛每年要挤奶约300天,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挤奶时间和孕产时间重叠,雌性激素含量大大增加。

在美国国内,产业化生产远离自然的弊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为替代模式的天然化、本地化食品生产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总部位于威斯康星州的有机山谷(Organic Valley)奶业合作社,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安全奶制品和公益环保消费的强大需求。

有机山谷的农民合作起源于1988年。伴随美国农业政策的推进,当地中小规模农场面临很大难题:要么变大,要么走人(退出农作)。但威斯康星南部La Farge河谷一带的农民,既不想变大,也不想走人。于是,George Siemon等7个农民走到一起,他们商量是否可以组织起来,并找出一条更好的道路,让更多农户能够维持本地化耕作,并且能比大农场和农业公司更好地生产本地化的、健康的食品。他们的想法产生了一呼百应的效果。

图1 美国液态奶加工厂家集中化和规模化趋势(1960-2010)1960年以来美国液态奶加工厂家减少了4996家,近94%,而单个生产规模扩大了21.4倍

合作社成立不久,大家就发现了消费者对产业化牛奶质量和环境破坏的担忧,于是将运营重点放在奶制品上。他们不满产业化奶牛生产市场的价格压榨,利用自己的力量推销有机牛奶。随着发展,不断有家庭农场加入。2007年,合作社已成为仅次于Dean Foods的美国第二大牛奶生产商。到了2010年,他们的销售额达到了5.55亿美元。

有机山谷包括经营主管在内的高级员工很自豪地告诉我:“我们有一千个老板。”虽然处在一个迅速成长的经营实体里,但大家很清楚他们是农民的代表。2007年初,有机山谷在全美24个州吸纳了1056个会员农场,达到全美有机农场的10%。到2012年,已有1723个农场会员了。

有机山谷介绍:“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这两个模式,都在向社区保证,我们可以提供被公司模式拿去的有益于社区健康的、自然的、富有营养的本地食品。”合作社最初由当地的小规模家庭农场组成,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农民合作组织。至今,合作社只面向中小规模农户,拒绝吸收产业化的大农场。由于小规模农场地域分散、产量较小,经营弹性很大,合作社建立了牛奶集散体系和规章制度。

在规章制度中,合作社制定了一些所有农民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在奶牛食物构成中,要保证80%以上是青草;要保证把所有的有机产品以董事会最终决定的价格卖给有机山谷等。由于有机山谷的奶农,都是小家庭农场,最大的养殖规模,都不超过500头奶牛,所以,自觉自愿的遵守规章并长期合作,是有机山谷成功的关键。这也是首席执行官George将相互依赖、相互忠诚的农民,作为其事业成功最核心因素的主要原因。

如果市场价格有波动,农民仍然会按照约定,获得已经约好的价格。这个规定使得因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发生的价格波动,都由合作社进行风险共担。农民只需要尽好自己的本分——提供保质保量的牛奶即可。

由农民董事会决定的有机山谷产品价格,总是大大高于市场价格。在制度设计的开始,有机山谷的开创者就试图建立并遵循一个经济可行的定价原则,既让会员农场收益,又不至于无力承担过高的原奶收购成本。说服消费者对天然的有机牛奶付出一个合理的公平价格,并减少产业链环节以节约流通成本,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他们依托有机产品的高认可度得到了较高利润,制定了远高于一般牛奶的价格。20年之后,他们与波幅震荡的工厂化牛奶相比,保持了价格的稳定上升,将有机奶和工厂化牛奶的价格差距,由1989年的2.1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7.1美元,所有的牛奶产品都达到了合理的公平价格。

实际上,有机食品和本地食品的消费市场,是需求创造出来的。保证原材料是本地的有机食品,是第一要素,其次,进行适度选配加工和品牌化达到不断的价值增值。经营收益的大部分最终返还给会员农场,或留作合作社长期发展。因此,价值增值,又进一步支撑会员们对合作社的参与信任,促进合作社不断扩大。

有机山谷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当机构迅速壮大时,人们对庞大数量的农场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奶品质量产生过忧虑;合作社控股公司经营,带来股份制对合作制理念的冲突;以及管理与收益分配原则的挑战等。但人们看到,有机山谷不仅迎接了这些挑战,而且,这种农场合作社的产业模式,创造了一个新的、替代性的市场,让美国的消费者在奶业发展危及食品安全的时候,通过公平的价格支付、有效的合作组织和替代产业链,形成了一个消费者与本地合作社联合的短产业链市场,为政策制定和公众消费,都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样,也对处在丧失社会公信力的中国奶业提供了启示。

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图片来源:Organic 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