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数说中国“碳中和元年”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给出了中国在宣布“双碳目标”后第一年的低碳“成绩单”。
  • en
  • 中文
<p>河北张家口市的一个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46.95吉瓦、光伏发电新增53.13吉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26.6%和30.1%。图片来源:Chen Xiaodong / Alamy</p>

河北张家口市的一个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46.95吉瓦、光伏发电新增53.13吉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26.6%和30.1%。图片来源:Chen Xiaodong / Alamy

2021年,是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后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自“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首次被写入202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这一年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市场反应千变万化。在这样一个“碳中和元年”,中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为这一年的低碳转型进程提供了一份“素描”。

根据最新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全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的情况下,中国在过去一年使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8%,而碳排放总量则上升了4%,比上半年的9%回落不少。可再生能源装机在这一年仍然大幅增长,而电动汽车等经济转型的代表性产品的表现,则盖过了钢铁、水泥等传统基建原材料。但与此同时,煤炭仍是中国低碳进程中最“纠结”的部分:在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后一年,中国煤炭消费重回历史高位,但仍未超过2013年的可能峰值。

新能源增长强劲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2021年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动力, 去年提出的一系列电力市场改革措施,包括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政策号召,进一步释放了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在2021年新增装机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据主导地位,其发电量也在逐步提高。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46.95吉瓦、光伏发电新增53.13吉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26.6%和30.1%。截至目前,风电与光伏的累计装机均突破了300吉瓦。而根据此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含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总量也以达全社会用电量的11.8%。

分布式光伏在这一年发展迅猛,年新增装机约29.2吉瓦,占光伏新增装机的55%,历史上首次超过集中式电站。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部专家马丽芳认为,去年启动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以及出台的对新建公共建筑的屋顶光伏覆盖面积进行指标要求的政策方案,为分布式光伏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德能源转型项目总监侯安德(Anders Hove)也撰文指出,新的分时电价政策改革让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更加具有经济性。

海上风电则为风电规模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其2021年的新增规模为16.9吉瓦,达到了过去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8吉瓦,跃居世界第一。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中国区主任梁万良认为,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中国政府给予海上风电项目的补贴:“海上风电电价成本很高,有没有补贴差别非常大,”他说,“所以,从开发企业、施工单位到整机制造商,都希望能在补贴政策截止前尽量多装机。”

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分析师柳力(Lauri Myllyvirta)对此评论,可再生能源强劲的装机增长是碳中和元年一个乐观的信号,但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速度需要比现在快将近两倍,同时需降低能源消费增长的速率,“这是可以做到的。”

复杂的煤炭趋势

可再生能源的突飞猛进并非中国低碳转型故事的全部。2021年的煤炭产销数据显示了中国碳中和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曾有人认为,中国早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煤炭消费的峰值。煤炭消费总量在当时达到42.4亿吨,并在2014至2016年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下降,虽然后续消费有所回升,但始终未回到2013年的水平,总体下降趋势没有改变。

 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齐晔等人2016年发布在《Nature Geoscience》上的文章分析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与煤炭消费增长脱钩,煤炭消费的拐点或已提前到来。

但在“碳中和元年”,中国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双双亮起了“警示灯”。虽然煤炭消费目前暂未超过2013年的高峰,但离该“峰值”已经十分接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煤炭消费量增长4.6%。根据公报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估算,煤炭消费在2021年达到了42.3亿吨,仅比2013年低0.1亿吨。虽然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0.9%到56.0%,煤炭消费总量的持续回升仍值得关注。同时,2021年原煤产量达到41.3亿吨,进口煤炭达到3.23亿吨——二者总量均已经超过了2013年的数值,当年的原煤产量为39.74亿吨,进口煤炭为3.27亿吨。这其中也有部分煤炭成为发电企业为避免去年出现的“煤荒”、“电荒”而积累的库存。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对中外对话分析,这样高的煤耗反弹是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率8.1%)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能源转型中正常的波动。“我们认为煤炭消费会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峰值,这就是说‘十四五’的后几年里或许还会涨,但年涨幅估计不会超过2021年的涨幅。”杨富强说,“可以认为2021年的煤耗量是另外一个高峰,但更应该说它继续维持在平台期。因为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来看,煤炭消费不可能继续维持高水平的增长,等2025年平台期过了,就会往下走了。”

杨富强告诉中外对话,经济的反弹之所以会带来煤耗的大幅增长,原因在于202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拉动了制造业,也因此拉高了对煤电的需求。电力作为耗煤“大户”,占据了煤炭消费的半壁江山。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外贸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外贸增量达到了1.4万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全年外贸规模,对GDP贡献较大。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目前还没法全部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部分新增用电需求会直接拉动煤电增长,带来煤炭消费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2021年煤炭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8%。

对于接下来的煤炭发展,柳力指出了值得注意的地方:中国仍在继续投资煤电。根据他最新撰写的报告,中国2021年开工建设的煤电厂装机达到了33吉瓦,是2016年来增量最大的,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所有新建总量的三倍。新并网的煤电也达到了25吉瓦,比2020年有所减少,但依然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Lauri认为如果煤炭消费在“十四五”接下来几年中快速增长,达到一个过高的峰值,达成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压力将会变得非常大。 

此消彼长的新旧工业

与胶着的能源转型进程相比,碳中和元年的新旧工业变化则呈现出清晰的此消彼长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2.8%,增速同比回落8%;钢材产量增速同比增长0.9%,增速同比回落6.8%。尽管钢材产量稍有增长,但国内实际消费却变少了——据海关统计,钢材出口量增长了24.6%,进口量下降了29.5%。与此同时,全国水泥产量也同比下降了0.4%。

水泥和钢材的下降主要归功于建筑活动放缓。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地产投资扩张,这一举措直接反映在了钢铁和水泥数据上。柳力指出,房地产是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但也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水泥和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仅次于煤电。如果经济增长不再那么依赖房地产,水泥和钢铁的消费会继续下降,离“双碳目标”的距离也会更近。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依然受房地产驱动较大,但从领导层态度和政策力度来看,房地产降温似乎是一个长期的经济主题。

与降温的房地产行业相对比,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可谓热火朝天。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同比增长8%。

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组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向中外对话分析,这背后的驱动力是需求、供应链和政策三大要素。从需求端来看,公共交通在疫情下受到了很大影响,人们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来规避感染风险。从供给端来看,疫情对供应链产生了冲击,新能源车相比传统汽车而言,其零部件的本地供给能力更强,生产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几乎每一个车企都制定了电动化转型的战略并加大了市场投入,随着新能源车供市场选择的丰富度不断提高,配套服务的不断改进,人们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也相应在提升。此外,政府的双积分政策补贴政策也为产销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

龚慧明提出,随着新能源车数量的增长,中国接下来将面临全面电动化的转型。如何做好基础设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规划以保障用电需求,将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他强调,中国目前处在新能源车领域的第一梯队,但其他国家正在迎头赶上,中国应尽快设定一个更加明确的中长期目标,助推新能源车发展。

对于“碳中和元年”中国整体的减碳表现,柳力表示:“减碳相关的政策体系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具体……中国正在走向碳达峰的路上,但我们还不清楚未来5至10年的路具体要怎么走以实现达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