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德国民间合作社推动能源转型

德国有800多家能源合作社通过自主式经营、共同参与能源投资,预示着德国能源转型绝不仅是技术转型,而是能源拥有者的转型。
中文

为什么不买下整个柏林电网?

“为什么不买下整个柏林电网?”柏林市民、可再生能源的坚定倡议者路易丝·诺伊曼-科塞尔(Luise Neumann-Cosell)正在组织一个庞大的收购计划——她希望能和其他德国公民一起,从能源巨头大瀑布电力公司(Vattenfall)手里夺回柏林电网的控制权,改由诺伊曼-科塞尔所在的机构、公民自己拥有的柏林能源合作社(BürgerEnergie Berlin eG)运营。

与这笔大交易看起来不相符的是两位女性领导者的年龄。身材清瘦、戴着鼻环的诺伊曼-科塞尔只有28岁,她的另一位搭档阿尔温·克莱尔(Arwen Colell)也才27岁,此前一直从事反核运动的两人想要成功收购柏林电网,意味着她们至少需要向社会筹集电网资产估值的20%,即2亿欧元资本金。2014年6月16日,只有诺伊曼-科塞尔一个全职人员的柏林能源合作社宣布,经过多轮竞标,在众多能源企业中代表柏林市民利益的能源合作社已成为10家竞标者中的最后三个候选人之一。

“我们的希望非常大,三家竞标者中有柏林市政府背景的企业和我们站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我们和大瀑布电力公司的角逐。”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附近的一个会议室里,诺伊曼-科塞尔说。柏林市当局将在今年底做出最终的决定。

而收购原因或者说柏林能源合作社和支持者共同的目标,是督促电网公司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2011年,德国启动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决定关闭境内的所有核电站,并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35%。据德国《明镜周刊》,目前首都柏林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仅约为1.4%。

在诺伊曼-科塞尔看来,正是由于现有电网公司维护既得利益,才继续依赖煤炭。“但如果电网掌握在柏林市民手里,他们就不再有任何借口不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了。”

柏林电网的特许经营权每15-20年就会招标一次,任何人可以购买和管理,大瀑布电力公司将于2014年底到期的经营权为普通公民的参与提供了机会。

合作社推动能源转型

让普通市民得以发起柏林电网大收购的重要条件,是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重要的能源合作社制度。

“这涉及德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合作社制度在德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中德能源合作中心主任陶光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德国的合作社,是按照德国《合作社法》规定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一种机构,由3名以上社员按自愿互助、自我管理和自负盈亏原则成立,组织结构与股份公司相类似,也有实行董事会、监事会和全员大会分权制。不同的是,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社员无论出资多少,均实行一人一票制,这在制度上保证了合作社组织里公民的参与度。

不过跟首都柏林募资达数千万欧元且以收购电网为目的的大规模合作社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德国的能源合作社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他们多位于中小城镇甚至农村,以新能源发电为主。

在600多公里之外的德国南部小城埃腾海姆,当地居民约尔格·布洛德(Jorg Blod)运营着一个拥有140户当地居民的小型埃腾海姆能源合作社。2011年,埃腾海姆能源合作社成立,同时进入合作社监事会的还有埃腾海姆市长和银行业代表,最初募集的资金为20万欧元。

过去三年,约尔格·布洛德通过陆续筹集的33万欧元在当地成功建设了6个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产生的电力全部卖给当地电网,合作社成员根据出资多少享受投资收益。这使埃腾海姆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了10%,当地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提到40%。

埃腾海姆所在的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是德国能源合作社最早的兴起地之一,早在二十多年前,这一地区的居民就通过合作社形式进行新能源发电尝试,除了太阳能之外,还有风力发电场和小型生物质发电站等。

在人口仅八千多万的德国,目前已有1000万人口通过投资成为新能源电力生产商。如果加上他们的家庭,德国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参与能源转型。

德国绿党环境委员会主席巴贝尔·霍恩(Barbel Hohn)说,能源合作社为每个公民提供了成为新能源制造商的可能性,德国能源转型绝不仅是技术转型,而是能源拥有者的转型,未来德国将变成公众拥有能源的结构。

“私人屋顶、能源公司和能源合作社已经成为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三种重要力量,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可忽视的比例。”陶光远说。

能源合作社面临的挑战

能源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正在挑战大型能源企业的地位,“这等于是抢了他们的生意。”巴贝尔·霍恩说。二者的冲突实际也越发明显,甚至形成了对立的阵营。

过去几年,因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等因素,德国电价提高,出现了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代表的反对可再生能源的声音,他们认为,过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导致电价飙升,应该放缓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有评论认为,导致电价上升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纳税人缴纳),其实最终是流到大型能源公司和新能源发电站所在地的土地拥有者手中。

但是,能源合作社不仅抢了电力公司的生意,还通过投资获益的方式反哺民众,等于是将税收缴纳的钱回流给民众。这是合作社的优势,也是与能源企业利益背道而驰的。另外,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无端承受电价上升的费用,也使得他们站到了电力公司一边。

绿色和平柏林办公室坚决支持可再生能源。其政治事务处负责人托比亚斯(Tobias Austrup)说,目前德国在可再生能源议题上的博弈,已经分化为大型工业企业和可再生能源支持者的两派,“一开始民众是跟我们一起,但是现在开始摇摆”。

因此,合作社挑战能源巨头并不容易。而上述诺柏林能源合作其实也面临比阵营对立更现实的问题。

首先,大瀑布电力公司有比合作社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其次,柏林电网有1400名员工,合作社仅有1名全职员工(诺伊曼-科塞尔本人)。诺伊曼·科塞尔还需要组织法律、财务、传播等各领域额度专业人士以志愿等形式参与到运营中来。

更为重要的是资金。最新一轮融资后,诺伊曼-科塞尔已募集了1000万欧元,但这距离成功仍有很大距离。“如果收购进展顺利,公布后肯定会有更多人参与,我们现在还没有财力做广告。”诺伊曼-科塞尔认为柏林电网每年约1亿欧元的盈利,对每个市民来说都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原文载于《南方周末》

编者按:中外对话、卫报2014年“最佳环境报道奖”的6位获奖者应德国外交部邀请,于六月下旬赴德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主题是德国的能源转型。访问德国之后,谢丹撰写了此文。谢丹是“最佳环境报道奖”获奖者,其作品《新能源十年反思》获得2014年“最佳深度报道奖”。(请参见中外对话网站 中国新能源:十年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