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澳大利亚该如何应对资产搁浅风险

中国大量进口煤炭的时代即将结束,澳大利亚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中文

目前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还不到5年时间,这再次显示了中国自身煤炭储量及产业规模之大。中国国内煤炭市场规模已达到全球煤炭交易市场规模的3倍。作为净进口国,中国已迅速成为决定地区乃至全球煤炭价格的重要力量。

随着煤炭价格下跌推动需求量激增,催生了世界各国大量煤矿的新扩建计划。未来几年,市场预计中国煤炭需求还会持续增长,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很多过去认为无法盈利的煤矿又重新赢得投资者的兴趣。这一趋势在澳大利亚尤为明显。

中国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转变成煤炭净进口国,也成为了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市场。2007年,中国市场仅占澳大利亚热能煤出口的3%,2012年其份额已增长到18%。澳大利亚出口至中国的煤炭量及其占出口总量的比例都在增长,不出意外的话,仍会持续增长势头。澳大利亚政府以及煤矿主、运营商也都希望未来能够维持这种增长态势。

然而,中国的煤炭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这种似乎永不满足的需求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也正由投资型向消费型过渡,这都可能抑制煤炭需求的增长,此外,其他因素也会改变中国的煤炭需求,使增长低于预期。这些因素多与环境有关,各国煤矿主和运营商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已经制定的或正在筹划的煤炭开采计划的可行性,尤其是澳大利亚,因为它的煤炭出口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越来越担心空气污染问题,希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对石油、天然气等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应对能力,再加上新政策框架的制定、技术成本不断降低以及碳交易定价机制的引入,中国开始大规模使用非化石能源。同时,水资源短缺也会影响煤炭需求。此外,中国国内页岩气开采和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变动也会推动能源结构由煤炭向天然气转型。

煤炭需求低于预期会拉低价格,从而增加煤矿及相关基础设施被关停或弃置的风险。目前澳大利亚正在规划的许多开发扩建项目都是建立在煤炭价格上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价格下跌或保持不变,这些项目将不具备可行性。这将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大量“搁浅资产”,即资产出现意料之外或早于预期的账面价值降低、贬值或负债。

近日牛津大学搁浅资产项目组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澳大利亚资产搁浅?环境因素改变中国煤炭需求,这对澳大利亚煤炭相关资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报告对这些风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报告中建议,为了降低资产搁浅的风险,相关企业应该进一步研究项目投资依赖的价格假设。投资者应该确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这些项目的机会成本。如果项目弃置或关停,澳大利亚各州政府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因为产量降低会使特许许可费减少。例如,如果加利利大型煤矿不能正常运营,昆士兰政府将面临严重损失。明智的做法是,政府决策者使征税基础多样化,从而规避风险。另外,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也可以控制用于港口、铁路等煤炭产业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公共资金和资源,从而降低资产搁浅的风险。

尽管双边贸易分析总会有局限性,但中国煤炭需求模式确实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转变,从而导致其需求量低于目前很多煤矿主和运营商的预期。考虑到中国对地区及全球煤炭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出意外的话,其需求量降低会导致煤炭价格下跌,澳大利亚煤炭相关资产将难以避免这种影响。

澳大利亚煤矿主和运营商应该意识到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政府也应从中得到启示,决策者应该明白资产是如何搁浅的,从而避免资金搁死,保证政府特别是州政府能够应对收入中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