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网上研讨:中国能否实现绿色复苏?

在伦敦气候周期间举办的一场网上研讨会上,专家们就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力展开讨论。
中文

7月3日, 作为2020年“伦敦气候行动周”活动的一部分,一组专家就中国的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和低碳发展展开了讨论。在这场由“中外对话”在伦敦首次举办的在线活动上,各位嘉宾就煤炭产业的前景、中国海外投资的绿色化以及如何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发挥更多领导力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为清晰起见,已对部分视频和引用内容进行编辑。

嘉宾

伊莎贝尔·希尔顿(研讨会主持人),中外对话首席执行官
山姆·吉尔,中外对话执行董事
李硕,绿色和平东亚分部高级政策顾问
陈韵楠,海外发展研究院(ODI)高级研究员
陈济博士,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中国项目董事兼能源转型委员会负责人

精彩观点节选

李硕

05:09: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规模相当于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4%。虽然总量可观,但是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刺激计划相比还算温和。”

07:33: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新推进的煤电项目总装机达48吉瓦,比德国全国的煤电规模还要大,而英国的煤电总规模也才不到5吉瓦。”

08:36: “中国未来的环境和气候轨迹将由三个因素决定,分别是经济形势,‘煤电热潮’能否消退,以及整体地缘政治环境。”

45:43: “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要想在30年内完全实现净零排放,我认为还不具备条件……我们还要关注短期行动……所以相比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我会稍微优先关注有关国家自主贡献(NDC)的讨论。”

陈济博士

13:01: “如果中国要实现绿色复苏,必须要加快对零碳电气化的投资。”

37:15: “[支持煤炭发展的技术论断中]至少存在两个错误的主张。一是有必要通过增加煤电产能来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二是新煤电更加经济……[在中国]人们认为如果把所有成本都加起来,可再生能源反而不如新增煤电更有意义。”

58:44: “所以说,如果中国政府仍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视为发展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那可能更好。这样一来,气候变化工作就会获得更多关注。”

陈韵楠

16:01: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在中国国内,向清洁能源路径转型的呼声和行动都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投资也日渐增多;然而在海外,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投资仍在能源投资中占据了主导。”

18:52: “新冠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影响会对发展中国家未来的清洁能源技术需求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些怀疑论者认为,这些新技术风险更大,成本更高。而在供应端,中国未来也不可能像上个十年那样积极提供融资……因为未来几年中国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发展国内经济上。”

19:40: “有两个重要的转变。首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摆脱过去20年这种以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为特色的‘债务融资’,向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转变[……]其次,必须要从政策和文化层面上承诺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54:33: “中国的官方金融机构还没有制定严格的社会和环境框架,所以还无法像世界银行那样应对[负面]影响,[……]这一点需要改变。”

山姆·吉尔

24:13: “在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仍然坚守立场,这一点令人赞赏,但这也给中国的“言行一致”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26:10: “目前,美国政府出于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担忧,已针对化石燃料和其他碳密集型产业采取了救助措施。相反,欧洲却希望通过“绿色新政”的协同效应实现绿色复苏。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到底会选择哪条路?”

26:54: “中国需要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促进[绿色]复苏。的确,我认为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机会提高其环境信誉,使其最具创新性的产业和领先的低碳行业受益,并成为未来主要的技术提供方,推动更加绿色的经济复苏。”

28:25: “中国可以而且应该与欧盟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

50:30: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联系愈加紧密的世界中。然而,我们用来应对相关风险的系统却似乎变得越来越薄弱。”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