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加德满都国际艺术节关注环境问题

加德满都国际艺术节 尼泊尔加德满都 2012年11月25日至12月21日
  • en
  • 中文

这座18世纪宫殿的主人马拉国王曾经统治尼泊尔,但如今在宫殿院内昔日供奉印度教神祇毗湿奴神庙的穹顶上却粘着150只离体的脚,围成一圈,指着不同的方向。

这些用熟石膏粉和水泥制成的模型是为期一个月的加德满都国际艺术节上的最大亮点。本次艺术节包含16个展馆,共展出超过200个艺术装置、 表演、多媒体作品、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加德满都国际艺术节被认为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也是全世界关注环保问题的艺术活动中规模最大的。


本次艺术节的主题是‘大地、身体、心灵’,所以我决定使用脚这个概念,因为脚是第一个接触大地的人体部位,”尼泊尔艺术家索尔甘嘉·达山达里表示。“我们的脚步可能会不断前进,但不管我们迈出多少步,我们的脚仍然站在大地上。参观者看到这个作品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在本届艺术节上,来自31个国家的艺术家讨论了城市化、水资源、生态环境、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而受到影响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选择气候变化作为我们的主题,是因为气候变化不但对于尼泊尔十分重要,对于整个世界都是如此,”艺术节总监桑吉塔·塔帕表示。

虽然山地国家尼泊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全球总量的0.025%,在世界各国中最低,但却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尼泊尔举办以气候变化为主体的国际艺术节再合适不过了。

该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冰川为亚洲的十条大河提供了水源,但专家则表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河流可能将在未来五十年中枯竭,影响到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生计。

根据位于加德满都的国际山区综合开发中心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中,全球气温平均上涨了0.74摄氏度。该组织认为,喜马拉雅山区的升温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除了达山达理在帕坦古城博物馆的院子里设置的艺术装置之外,本次艺术节还有许多作品清楚地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在帕坦博物馆的一角,摆放着哈萨克斯坦艺术家叶尔博森·梅尔迪贝科夫的作品:这个用倒扣的搪瓷罐组成的山地景观嘲弄着前苏联领导人的乌托邦之梦。

这个名为“共产主义顶峰”的艺术作品取材自哈萨克斯坦境内帕米尔山脉的中央高峰。这座山峰过去一个世纪中曾经随着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更替而三次易名。
在德国艺术家沃尔夫冈·施蒂勒的作品“火柴棍人”中,来自中国的塑料模特头被插在粗竹竿上,经过上色之后像极了已经燃烧完毕的巨大火柴棍,象征着已经失去希望、疲惫不堪的人类。

尼泊尔艺术家桑杰维·马哈扬用自己的艺术装置再现了乡村生活:他将从当地打来的柴整齐地摆放在一起,乌鸦和劈木柴的声音更为作品增添了一分乡村气息。

我是2009年10月徒步途径安娜普纳地区时遇到这一场景的,”马哈扬说。“在农村,这些传统的做饭方法已经被煤气灶和铁炉所取代。但乱砍滥伐仍然猖獗。同时,城市化也在不断蚕食着城市中的绿色空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装置来自印度艺术家谢巴·查齐。在这个名为“尼迦堤”的作品中展现了她从印度教神话中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灵感的尝试。

查齐用260个铝制塔、灯光、照片和视频描绘出湿婆吞噬一团燃烧的毒药,威胁到整个宇宙的场景。

虽然大多数艺术作品都令人惊叹,但许多艺术装置在给人视觉上冲击的同时更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尼泊尔艺术家米娜·卡亚沙用本地垃圾场捡回来的垃圾和突出的粗铁丝组成人头的形状,旨在探索废物回收利用的好处。

她说:“垃圾也曾经有过生命,也曾重要过,对于它的主人来说也曾有过某种意义。人们用完东西之后就扔在脑后,东西使用完毕也就失去了价值。用的越多,剩余的利用价值就越少,随之而来便是被尘封的日子。这样一来,本来有意义的东西就变成了垃圾。

迪帕克•阿迪卡里,法新社驻加德满都记者。本文原载于The Applicant网站。

图片来源:迪帕克•阿迪卡里

翻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