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书评:愈演愈烈的水资源冲突

布拉马·切拉尼的《水》是第一部深入分析亚洲潜在水危机的著作。贝丝·沃尔克说,虽然切拉尼一直在谈合作,但他在书中更多强调的不是合作的好处,而是冲突的根源。
  • en
  • 中文

水:亚洲新战场
布拉马·切拉尼
出版社:乔治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一触即发的“水资源战争”是许多安全分析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研究水资源问题的专家彼得·格莱克就曾列举出225起与水资源有关的冲突:位列榜首的是公元前3000年上帝为惩罚人类的罪恶而发动的滔天洪水(“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正是来源于这则《圣经》中的记述),而最近的一起则发生在2009年,当时中国试图阻止印度为在双方争议领土内修建水坝而申请的贷款。虽然长久以来许多政治争端都与水有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争夺水资源爆发过战争。

不过在印度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布拉马·切拉尼教授看来,这样的局面不久之后即将改变。而且,没有哪个地区比亚洲更容易爆发水资源战争。亚洲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水已经成为了该地区国家竞争和冲突的源头。

造成亚洲水危机的是猛增的人口,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人均消费水平;不可持续性的做法和严重的管理不力更使问题雪上加霜。全球变暖也在其中扮演了作用。

但切拉尼认为,这场危机的祸首是中国。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亚洲所有大河的源头都在其境内。也就是说,这个正在兴起的超级大国掌握着“亚洲的水龙头”。亚洲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中国是否会利用其对青藏高原的控制,掐断国际河道的水流,为自己所用。

中国与印度、俄罗斯、缅甸和朝鲜等国毗邻,且与几乎所有邻国都有争端。作为世界第一的水坝建造国,中国在国内外修建了大量水坝,而诸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独龙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等国际河道上的中国大坝尤其引人担忧。最富争议的是墨脱水坝(Motuo dam)。这座比中国三峡规模更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布拉马布特拉河上,临近中印边境重兵对峙的争议地区。中国拒绝签订任何水资源共享的协议,加之其侵略性的水资源开发计划一直暧昧不明,更加重了外界的忧虑。

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中国的调水计划。切拉尼称,中国欲将特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河水引向北方,穿过青藏高原,注入正在干涸的黄河源头。这一计划只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预计总耗资620亿美元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设施项目,其中包括使用“和平核爆”的方式在打通一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隧道。对于这个大胆计划的可操作性,中国共产党内部意见不一:但在切拉尼看来,中国实施这一计划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一些读者可能认为切拉尼不过是危言耸听,但他的观点确实反映了亚洲一个危险的趋势:政策制定者和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将水资源问题与国家安全挂钩,将水资源共同开发视为政治软弱的表现。“资源战”的调子已经定下,没有多少讨论的余地。

不幸的是,要解决亚洲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必须依赖各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合作,加强流域治理。切拉尼最终也认可了这一点:他说,发展区域协作机制,加深相互理解才是避免未来冲突的关键。不过,切拉尼坚持认为,这种协作决不能损害印度的利益。亚洲水资源问题的暗淡前景从这一宣言中可见一斑。

切拉尼抨击了印度政府的软弱无能,并敦促印度官方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保护水资源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但过去几年中,印度与其下游邻国的水资源冲突已经逐步升级。巴基斯坦就以违反《印度河条约》条款为由将印度告上国际仲裁法庭,两国之间的水资源冲突更是根深蒂固。今年九月,印度与孟加拉之间有关第斯泰河的协议宣告破裂,缘起于印度在恒河上修建法拉卡堰坝的旧有冲突也再次抬头。

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切拉尼的鹰派言论不仅无助于建立他认为必需的互信和坦诚对话,反而会进一步疏远印度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切拉尼将巴基斯坦斥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失败国家——一个正在蜕变成为世界无政府主义中心的恐怖主义大本营”。他还指责巴基斯坦的精英阶层试图将自己水资源管理不力的责任“推到印度身上”。最后,切拉尼还不忘补上一句“点睛之笔”:“巴基斯坦现在要做的,就是为缺水的日子做好准备。”
虽然嘴上说着要合作共赢,但切拉尼的书更多强调的还是冲突的根源,而不是合作的好处——尽管区域协作可以减少洪灾的次数,并改善亚洲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护。

当然,切拉尼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他注意到了此前少有人关注的一点:亚洲各国内部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水资源的分配造成印度各邦无休无止的冲突:泰米尔那德与喀拉拉相持不下,旁遮普与拉贾斯坦互不相让,北方邦与德里势同水火,联邦政府和高等法院在这些“水战”面前往往也一筹莫展。而在巴基斯坦,对水资源的争夺则在俾路支这样的民族分界地区格外惨烈。

为了修建水利工程,中国已经有2290万人被迫迁离故土。根据环境保护部的资料,仅在2006年一年就发生了5.1万起与污染有关的抗议事件——其中很多都涉及水污染。

亚洲的水危机正在浮现,而各国之间围绕水资源的冲突则毫无疑问地助长了政治上的不信任和外交关系的恶化。切拉尼用翔实的研究资料为我们呈现了这场危机可能带来的冲突和挑战。但正如其他分析人士所说,如果亚洲国家能认识到协同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水也可以成为合作的载体。如果切拉尼能花更多时间发掘这些积极的可能性,而不是抱着由来已久的对抗不放的话,他的书或许更值得一读。

贝丝•沃尔克,中外对话“第三极”项目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