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确定新的优先合作领域

会议强调可持续性,但必须立即把语言转化为行动,罗伯·苏塔报道。
  • en
  • 中文

过去三年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卸任的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首都圣地亚哥参加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以下简称“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时这么说道。

2015年1月,中国与拉共体33国共同举行的首届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那时,《巴黎协定》尚未诞生;《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在酝酿;经济保护主义的回归不可想象,巴切莱特说。

首届会议召开后,该论坛就在环境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智利外交部长埃拉尔多·穆尼奥斯说。

 “我们支持多边主义,支持共同面对并治理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问题,”穆尼奥斯说。

那时候,中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今年的峰会上,各国外长也承诺将加强与中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该项目因此成为关注的焦点。

与会各方通过了《圣地亚哥宣言》,将环境确定为“互利与发展”的八大优先领域之一;并发表了一份关于拉美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新角色的正式声明,而且很快还将发布一份更为详细的中拉2019-2021年共同行动计划。

在第一届中拉论坛公布的2015-2019年中拉合作计划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将在接下来的10年内在该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并使中拉贸易额增至5000亿美元。这番承诺一度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在今年的峰会上,各方对中国在资金方面的期许很高。

是新的道路,还是长久的障碍?

外交部长王毅在开幕式上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信中指出,中拉论坛已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渠道,带动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上届论坛发布的合作计划曾宣布有意建立包括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交流在内的多个行业分论坛。

围绕环境这个偶尔会导致中拉关系紧张的话题建立专门的平台将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拉丁美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前智利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玛塔认为。

 “我们已经开始为中拉双方在环境等主题上的反思创造空间,”雷耶斯·玛塔说,他同时也强调,新的宣言中有一段内容专门提到了要努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么看来,是有进步的,”他说。

拉共体成立于2011年,但目前仍没有办公室、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与中国和拉美国家所参与的更为成熟的多边论坛相比,也不具备相应的机构能力。

例如,与亚太经济论坛(APEC)和20国峰会不同,拉共体为组织内外的非国家参与方提供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

中拉对话问及这一领域取得了什么进展时,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艾丽西亚·巴塞纳指向了中拉论坛在学术等领域的分论坛。

 “我们可以一点点朝着这种类型的分论坛前进,”她解释说;“2019-2021年的行动计划谈到了开放的政府,向社会公开信息,让社会参与进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一带一路连接拉美

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标志着拉共体正式承认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尽管中国外交部最近正式发布的总结与巴拿马签订的新协议的文件中才首次提到这一点。

穆尼奥斯称,各方对这一结果“非常满意”。

他同意巴切莱特的意见,认为21世纪各国之间的互通性增长了四倍,不仅有原先的海上和陆路贸易路线,还有数字和空中通道作为补充。

王毅在全体会议上说:“中拉合作好比一棵果树,如果双方引来‘一带一路’的清泉悉心灌溉,中拉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就能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多甘甜的果实。”

然而,中国在拉美投资的某些基础设施项目因劳工和环境方面引发的争议却让社会学家奥古斯托·巴拉斯感到担忧。

 “一切看似很美,但中国在该地区的行为却应另当别论。中国在投资和贸易领域的言辞和行动之间还有差距,”他说。

批评人士警告,中拉经济关系面临着经济和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拉美从中国进口的一系列产品中包括许多高附加值制成品。

而拉美国家向中国大量出口的却是大豆、石油等耗水量大、碳排放高的初级原材料,并且这些产品受全球价格波动的影响,包括曾损害拉美经济的全球经济衰退。

 “这不是中国的错,”智利外交部前外交政策主任卡洛斯·波塔莱斯告诉中拉对话。

 “如果商品价格下跌或上涨,那都发生在市场上。”他还说,每个国家应对价格冲击的能力取决于它的生产系统。

巴塞纳说,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有助于为拉美经济部门增添活力,比如说农业,并通过可再生能源供能,增强他们的可持续性。她还称赞了中国在公共交通部门的工程。

 “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减少城市污染,这是有一定经济成本的,”她还说,“中国就可再生能源做出了明确的承诺,为《巴黎协定》做出了贡献。”

 “他们对此的重视对我们的地球非常重要,”她说。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