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六步到达地狱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度会比现在提高6℃。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马克•莱纳斯通过对数千篇科学论文的研究找到了答案。
  • en
  • 中文

之差

内布拉斯加州并非游客的首选。但这片一马平川的沉闷土地却是全球最为高产的农业系统中心地带。牛肉和玉米的生产主导着这里的经济,在沙山地区——这里,绿草覆盖的低矮小丘在平原上隆起——拥有全美最高产的牧场。但拨开杂草,你就会发现“沙山”果然名副其实,下面并非土壤而是沙子。 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山曾经是沙漠,是构成南部德克萨斯到北部加拿大草原横贯“大平原”地区辽阔沙丘系统的一部分。6000年前,在气温比当前美国气温高大约1时,这里酷似今天的撒哈拉沙漠。随着全球变暖的侵袭,美国西部可能再次遭受四季不断的干旱——大规模地破坏了农业,迫使当地居民背井离乡,规模之大超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沙尘暴”造成的迁徙。

 

在大西洋彼岸,当前温度最高的沙漠地区可望在未来升高1的情况下,变得更加湿润。同时,随着沙丘向美国西部的延伸,撒哈拉中心区会成为真正的伊甸园,像6000年前的岩画描绘的那样,有大象、长颈鹿和水牛。在今天的乍得、尼日利亚、喀麦隆边境,史前形成的乍得湖覆盖了仅仅略逊于今天里海面积的地区。1之差,重生的北非季风是否能够给撒哈拉带回充足的雨量?模拟证实这完全可能。

在非洲,随着气温升高,乞力马扎罗山冰雪将消失无踪,首次创造11000年来整个大陆冰雪荡然无存的记录。

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也会融化,消融的永冻土瓦解了山峰之间的“胶粘剂”,灾难性的大规模山体滑坡便会随之发生。在北极,气温升高会远远超过1的全球平均水平,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观测到海冰缩小速度迅猛,而这一情况仍将继续。对于北极熊海象环斑海豹,这是一个噩耗,随着融缩寒冷地区的温暖越来越逼近极地,这些物种将从这个星球的北端销声匿迹。

的确,1之差会带来明显的生态影响。气温升高可能会淘汰世界上绝大多数热带珊瑚礁,摧毁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大半面临死亡的命运。

之差

在全球变暖否认派证实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件当中,我们仍旧必须考虑关于二氧化碳的问题,因为二氧化碳溶入海洋,提高了海水的酸性。即使相对较低的排放量,几十年内也会对南部海洋很大范围以及太平洋部分区域带有碳酸钙质甲壳的有机体构成威胁,原因很简单,酸性的海水会将其溶解。很多种类的浮游生物——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部分,对于更高营养级的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从鲭鱼到须鲸——会被淘汰出局,酸性继续提高对于世界上仅存的珊瑚礁将是致命的一击,海洋温度升高2,则可能成为新的沙漠。

2感觉上并不是很多,但却足以使欧洲每年的夏季都像2003年那么炎热,那一年夏天,30,000人中暑死亡。这意味着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夏季可能会更加炎热。随着中东式的气候席卷欧洲,可能造成成百上千的人口死亡。地中海地区可能会迎来超过六周的热浪侵袭,野火爆发的风险同时增大。随着南部地中海降雨量减少1/5,水荒必将加剧,人们向北迁徙离开极度炎热的地区,旅游业随之毁于一旦。

2也足以导致格陵兰冰原的最终彻底消融,这将使全球海平面升高7125,000年前,全球气温比现在高1° – 2°C时,很多冰帽就曾经消失过。因为冰原的面积巨大,没有人认为本世纪结束前海平面会升高7米,但一位美国宇航局高级气候学家——詹姆士·汉森警告说对于海平面升高的主流预测(到2100年约升高50CM)相当保守好像是要强调汉森的警告,格陵兰的冰层减少比率自2004年至今已经增长了三倍。

冰雪的消融也会影响全世界各大山脉,在秘鲁,安第斯山脉 所有的冰河都会消失,目前正是这些冰河为利马供应水源。在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山脉积雪的融化——气温升高23/4积雪可能消失,许多城市,如洛杉矶在夏季会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缺水情况。全球食物供给,尤以热带地区为甚,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气温提高2,大多数人类仍旧能够幸存,目前1/3的物种则可能被推向灭绝的边缘,因为气候变化毁坏了其栖息地。

之差

科学家预测如果能够将气温稳定在当前水平上下不超过2,那么最多也只有10年时间减少全球的碳排放量。2的影响已经很大,但如果排放持续增加,就会酝酿更糟的结果。更重要的是3º C可能是全球变暖失控的“引爆点,”让我们在地球温度急剧升高时束手无策。

这场预测的灾难,其中心位于亚马孙河流域,目前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中很大一部分会在大火中被烧毁。计算机模拟预测显示持续恶化的干旱使亚马孙河流域的树木很易燃烧,不能抵御大火侵袭。一旦干旱的趋势超过临界极限,一个小火星就可以点燃一场大火,摧毁几乎整个雨林生态系统。而一旦森林消失,沙漠就会出现,森林大火释放的碳和全球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更大数量的碳就会结合在一起,进而将全球气温再升高1.5º C——直接使地球温度提高4 º C。

3的差异就足以看到这个星球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发生重大改变,因为干旱和炎热不再适宜居住。在南非博茨瓦纳中心的广阔地区,原有的沙丘重新开始流动,就像先前预测在美国西部发生的情形一样。这里不再适合农耕,数百万“气候难民”被迫离开。相同的情况也会在澳大利亚发生,那里大部分陆地现在都没有了正常的降雨。

极端恶劣的天气持续侵袭——飓风的风力比今天最高的五级还高半级——全球的食品供应会受到严重威胁。这意味着数千万——或者几十亿——难民会从干旱的亚热带地区迁移到中纬度地区。例如在巴基斯坦,随着喀喇昆仑冰河融化,印度河源头水量减少直到逐渐消失,食品供应也随之衰竭。印度相邻国家之间可能会因为争夺来自跨边境印度河支流大坝的用水发生冲突。

 

在北欧和英国,夏季干旱会随着来自大西洋如注的暴风雨带来的冬季洪水而改变——可能随着海平面持续上涨给脆弱的低海岸线带来风暴潮泛滥。这些地区仍旧能够种植庄稼、自给自足,但却可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为宝贵的地产,被来自南部的成百万“气候难民”占据。

之差

气温升高4,另一个“引爆点”几乎可以一笔勾销;这个“点”的确可能早就发生了。(这个问题促使环保机构,甚至整个欧盟下决心把气温升高保持在2以内。)数千亿吨碳集结在北极永久冻结带时,这一时刻到来了——尤其在西伯利亚——当碳进入融解区域,会大量释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发生的速度会有多快,或者会对全球温度带来何种影响,但科学的不确定性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并非让人如释重负。整个北冰洋冰帽也会消失,使得北极在300万年来首次成为开阔的水域。北极熊和其它依赖冰雪生存的物种灭亡已然成为定局。

南极冰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西南极冰盾 可能从基岩开始松动,随着变暖的海水不断侵蚀而坍塌,很多会锚定在低于当前海平面的水下。这样全球海平面会最终又提高5米——时间仍然不详,但随着海平面升高加速,海岸线会不断变化。整个地区,确切地说全部岛屿国家会被淹没。

在欧洲,新形成的沙漠在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巴西等国分布:撒哈拉将跨越直布罗陀海峡。瑞士夏季气温可能突破48º C,让人联想到巴格达,而不是巴塞尔。阿尔卑斯山脱去冰雪,变得酷似现在的大阿特拉斯山岩石表面——只有最高的山峰上才会有冰河流淌,例如勃朗峰。当前马拉喀什经历的气候类型将会在南部英格兰重现,伦敦周边的郡县夏季气温将达45º C。欧洲居民可能会被迫向北“大规模迁移”。

之差

想知道气温升高5时,这颗星球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很大程度上需要抛开模型,进入久远的地质时代,即所谓的“始新世”初期。始新世早期(5500年前)的亚热带物种化石,例如鳄鱼和海龟,在加拿大高纬度北极地区均有发现。从这些化石甚至能够看到北冰洋距北极200公里的海域水温在20º C时,生长在格陵兰岛海岸的面包果树。那时两极均没有冰雪存在,南极洲中部可能有森林生长。

始新世的温室现象吸引了众多科学家,不仅仅因为其影响,即造成了海洋中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还因为这一现象可能产生:甲烷水合物。这种物质呈冰状,是甲烷和水的化合物,只有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才能保持稳定,在海洋打了一个“大饱嗝”的时候从海底闯入大气层,引发了全球气温的迅速升高(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大的温室气体)。目前大量同样的甲烷水合物仍旧留在海底大陆架上。随着海洋变暖,可能会再次发生像5500万年前那样的甲烷爆发。在这个过程中,海底可能随着气体释放发生沉降,引发大规模的海啸,进一步摧毁海岸。

还是没有人知道这预言中灾难的一幕在当今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好消息是温暖的海水渗透进入海底,释放那里储存的甲烷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坏消息是在具有更强升温效果的浅海,这些可能会发生得更快(这里含有大量甲烷水合物),例如北极地区。同时也不应忽视先前的始新世温室效应用了至少10,000年时间。今天我们能够在不到一个世纪时间里完成一切。

之差

如果说我们最应该避免地球历史上哪一个事件的重演,那自然是2亿510万年前二叠纪末期降临这个星球的灾难。在这场灾难结束时,高达95%的物种灭绝了。二叠纪末发生的这次物种灭绝是最近的一次灾难,使地球成为漂浮在太空中、没有生命存在的巨石。准确的原因尚且不甚明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叠纪末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与一次特大温室效应有关。当时的岩石中含有的氧同位素表明当时的温度升高了6,或许是因为一次甲烷喷发,比2亿年后始新世发生的那次规模更大。

沉积层显示世界上大多数植被在一次土壤侵蚀灾难中消失。岩石则显示随着植物与动物原位腐烂,出现了一次“真菌尖峰时刻”。尽管如此,更多的动植物尸体被冲入大海,加速其腐烂、缺氧。沙漠侵入中欧,甚至已经接近北极圈。

一篇关于二叠纪末“杀伤机制”的科研论文认为甲烷水合物爆炸“可能摧毁几乎全部的陆地生物。”作用酷似当今的燃料空气炸药(或者说“真空炸弹”),严重的海洋甲烷爆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储备核武器的10,000倍。

毁灭地球生物达95%以上的事件一定是相当严重的。认为历史会自行重演可能不甚正确,但我们应该尽量从遥远的过去吸取经验教训。如果这些能够告诉我们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冒着越来越大的危险,在干扰着这颗行星的气候恒温器。

 

马克·莱纳斯是《Six Degrees: Our Future on a Hotter Planet》的作者

本文来源:http://environment.guardian.co.uk/  

《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2007版权所有

首页图片由'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