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亚投行在谨慎前行中彰显雄心

亚投行宣布的首批4个项目中,3个与其他多边银行合作开展。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亚投行投资触角将突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文

借力其他多边银行降低风险

引起人们各种期盼和猜测的亚投行首批投资项目,终于在该机构于6月25-26日召开的首届年会上亮相。

这4个投资项目总计5.09亿美元,涉及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领域。4个项目全部集中在亚洲,包括投资1.65亿美元的孟加拉国电力输配系统升级扩建项目;2.16亿美元的印度尼西亚国家贫民窟改造升级项目;1亿美元的巴基斯坦国家高速公路项目;2750万美元的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边界道路塔吉克斯坦境内路段改善项目。

除孟加拉国项目为亚投行独立贷款外,其余3个项目与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联合融资。

亚投行首批项目信息 (创绿研究院提供)

项目1项目2项目3项目4
名称高速公路项目公路建设配电系统升级以及扩张贫民窟升级改造
地区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与亚太
国家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行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社会服务、城市交通、垃圾处理
贷款方ADB、DFID、AIIBEBRD、AIIBAIIBWB、AIIB
环境分类A类B类B类B类
环境与社会政策亚投行承诺采用亚开行的《保障政策声明》(2009)亚投行承诺采用EBRD的《环境与社会政策》(2008)采用亚投行自己对于环境与社会制定的政策和标准世行的采购政策和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以及相关程序都将被运用到该项目中

创绿研究院研究员白韫雯告诉中外对话,这种合作方式体现了亚投行善于学习借鉴和谨慎的态度。通过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合作,亚投行可以快速积累经验。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一开始的这几个项目中,亚投行肯定不愿意犯错误,以影响其后面的声誉。”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金融高级研究员朱寿庆告诉中外对话。(Shouqing Zhu, WRI CHINA Sustainable Finance Senior Associate )

除巴基斯坦项目被归为A类之外,其他项目被归类为B类。A类项目可能给环境和社会造成累积性且不可逆的严重影响。B类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相对小。

据创绿中心介绍,从这4个项目来看,亚投行对于自身环境与社会政策实践持谨慎态度,更多是采用合作伙伴已经付诸实践的保障政策。其中唯有孟加拉国项目是独立投资,且是亚投行支持的第一个项目。白韫雯认为:“如果该项目没有很好处理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亚投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可能会被进一步修订。”

亚投行扩容,投资不限于“一带一路”

在亚投行年会上,金立群透露,目前已有24个国家申请成为亚投行新成员。接纳新成员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他表示希望新成员可以在2017年初正式加入。届时,亚投行成员的代表性将更加广泛。许多拉美国家将有望成为亚投行新成员(目前拉美地区仅有巴西是亚投行成员)。

金立群在6月28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亚投行成员国到明年初将会达到90个左右,规模将超过拥有67个成员的由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目前亚投行包括57个成员国,涵盖亚洲大部分国家,董事会前三大股东分别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金立群强调,亚投行同样支持那些并不被“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国家。他认为,地区性合作或全球性合作将使所有人受益。他说,作为一个国际性机构,不可能所有的资金都投到亚洲,那样非洲和拉丁美洲会有意见。所以在项目投资时,会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平衡。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媒体说,随着亚投行成员的迅速扩充,投资项目超越“一带一路”范畴,进入到其他地区是非常自然的。

同时,亚投行在寻求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将来如果世界银行在一个国家搞项目,亚投行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联合融资进行支持,所以不会局限在‘一带一路’国家”,张建平认为。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达沃斯论坛上说,短期来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非常直接的经济上的背景和考量,但长期来看,一带一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经济共同体。

李稻葵说:“可能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如果‘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是成功的,未来‘一带一路’相关地区能够与中国形成一个比较松散、比较有效的,比欧盟还要更加高效的一个经济共同体。在一起协调政策、关税、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经济上可以走到一起,这可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高境界。”

亚投行开放包容性有待加强

亚投行首届年会的一大新气象就是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会。

绿色和平可持续金融项目经理郭绍明(Calvin Quek)告诉中外对话,当他被邀请代表NGO在年会上发言时,感到很惊讶。“不知道为什么选我们,可能是因为之前做了很多研究,并一直积极主动地在和亚投行联系吧。“

基于中国的现实状况,重要机构年会邀请NGO参加的并不多,多家NGO的中国职员认为亚投行首次年会很成功。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金融高级研究员朱寿庆告诉中外对话:“很多领域的专家参加了年会,亚投行不仅邀请理事,而且向NGO敞开大门,体现出亚投行的开放性。”

中国知名环保人、绿色流域负责人于晓刚说,只要NGO申请基本都能参加亚投行年会,这点非常好。但两天的会议,只有第二天上午NGO才有机会参加,提问时间也有限。而亚行、世界银行年会召开的第一天,行长就会亲自到场与NGO交流,把会议的黄金时间留给NGO,后面还有分会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从参会的半天时间来看,提问环节中其他行业的提问很少,NGO很踊跃,这说明NGO对亚投行非常关注。在以后的年会中,也希望亚投行能够增设亚行、世行类似的环节。“于晓刚说。

Both ENDS Connecting people for change 的项目助理彼得•詹森(Pieter Jansen)告诉中外对话, NGO的积极参与会给亚投行带来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行长金立群也表示,在政策咨询过程中会听取NGO意见,这为以后NGO与亚投行的深入交流打开了大门。“

金立群6月28日在夏季达沃斯上说,亚投行融资的项目必须符合3个要求,即必须在金融上具有可持续性、环保、在社会上被广泛接受。

但多家国际NGO认为,亚投行的开放性还不够。环保NGO一直关注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存在缺憾,但这次年会并没有机会解答NGO所关注的如何防范可能给环境和社区带来的风险问题。当NGO问如何选择项目,避免环境和社会风险时,行长金立群只是说会谨慎选择,并没有解释选择的标准。

创绿研究院研究员白韫雯告诉中外对话,金立群在年会上举例说,如果一个好的项目有100个人赞成,只有两三个人反对,即使对这两三个人会造成影响,这样的项目也是要上的,不会因为两三个人的反对而放弃。白韫雯认为这样的解释还不充分,她说:“我们更想了解项目决策的依据和程序是怎样的。“

为了更好地评价亚投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的效力,绿色和平严格按照该框架的规定, 对由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出资支持的四个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这四个项目分别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煤矿项目、印度的水力发电项目、南非的火力发电项目和印度的燃煤发电厂项目。

评估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亚投行能否避免这些项目的投资;如果亚投行进行投资的话,能否更好地解决项目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以及能否降低这四个项目所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评估得出的结论表明亚投行并不能避免投资这四个项目以及其它可能的环境不友好项目。同时,亚投行如何确保《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在项目中有效实施也很重要。

郭绍明认为,亚投行可以借鉴其他多边发展机构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后来者居上而成为新标准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