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万亿美元:低碳发展如何融资

西蒙·扎迪克认为,各国中央银行虽然方向正确,但要发放低碳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 en
  • 中文
<p>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sama093/17299533732/" target="_blank">sama093</a></p>

图片来源:sama093

可持续发展融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UNCTD)的数据,目前发展中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着每年2.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大部分估计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需要6万亿美元,而其中大部分项目都需要依照绿色环保标准建设。更广泛地讲,每年全球投资总额预计达到20到25万亿美元,且这些资金的用途需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挂钩。

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将是一笔不菲的金额。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不仅对于个人和社区来说十分紧迫,对于全球来说也是刻不容缓,例如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们不能坐等“合理”碳价的出现,不能坐等技术成本降到足够低,更不能坐等民众自发地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快速地筹集大量资金,否则未来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将会越来越难以抵挡大自然的威力。

传统上,为“公益”资金的来源就是动用公共资金,例如为可再生能源发放补贴。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上万亿美元而不是数十亿美元,公共资金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即便是中国这样国家层面公共融资状况相对较好的国家,中国人民银行预计未来年均绿色融资需求将达到3500亿美元,而公共资金也只能满足15%。

因此,我们需要将大量私营部门的资金导入正确的方向。全球金融与资本市场管理的金融资产超过300万亿美元,主要是银行借贷、证券交易所股票和债券。目前,这些资金很少用于可持续发展融资,并且大多数资金所资助的项目无论是从环境意义,还是从社会意义上来说都是都不可持续的,既有重污染的煤炭开发,也有效率低下的建筑施工,还有水资源使用量极大并且碳强度极高的农业活动。的确,多数私营资金所投资的都是获利丰厚的短期交易,而没有真正触及实体经济,但却造成大量亟需的资金从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流失。

与此同时,民众作为全球金融资产的拥有者也面临着危机。目前金融市场处于低利率时代,这就意味着他们目前的储蓄在未来很可能无法提供安全的购买力。金融体系以往所扮演的有效连接资金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角色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可能危及人们世代积累的财富,还有可能威胁全球经济繁荣的基础,即一个健康、包容、可持续的实体经济。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0月8日在利马IMF/世界银行年会上的发言开启了有关金融与资本市场未来的政策辩论的新篇章。他宣布中国将在其G20轮值主席国任内推动实行新的绿色金融工作流程。此举表明中国不仅认识到了绿色发展以及气候问题的重要性,更预示着全球需要建立适合21世纪发展的金融体系。

易纲的发言代表着历史演进的正确方向。随着越来越多中央银行家、金融监管者以及来自会计事务所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标准制定者采取切实措施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之中,一场“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这正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期两年的“可持续金融体系设计选项研究”所得出的核心结论,并在项目最终报告《我们想要的金融体系》中得到体现。

发展中国家正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领导作用。印度尼西亚金融服务管理局制定了为期十年的“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包括能力建设、信息、财务和监管等多方面的措施。巴西的中央银行对本国银行业实行了环境风险监管措施,肯尼亚中央银行积极引入移动支付服务,作为提升金融包容性的手段。南非调整其养老金监管措施,以保证受托人将社会与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建设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监管、法律、财务和机制方面的建议,并将作为“十三五”计划的一部分实施推广。

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行动。比如英格兰银行,还有近期要求金融机构报告其碳足迹和气候风险的法国监管机构。大约三十家证券交易所已在《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上签字,承诺将要求公司上市前汇报可持续发展情况。标普评级已将气候风险纳入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旨在保证绿色债券发行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指南也已经出台。

金融体系与健康或者能源体系一样,都有一个首要的目标——那就是保证资金流动支持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的发展。虽然一些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已做出表率,通过社会和环境责任行动展现了他们的领导力,但真正的责任在于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标准制定者,他们必须通过完善金融体系规则,从而保证实现更为重要的目标。资助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无可置疑的——不管我们是为了促进各自国家的发展,还是为了采取国际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幸运的是,眼下正是采取行动,将金融体系更好地与这些需求协调起来的大好时机。

 

译者: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