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中国媒体质问北京政府为何没能实施雾霾应对预案

央视财经和北京市民质问市政府为何在周末雾霾弥漫时没有采取应对行动。
  • en
  • 中文
日前,北京雾霾再次爆表,央视财经15日晚连发微博,质问北京政府为何没能实施严重雾霾应对相关预案。
 
根据2013年10月发布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下称《预案》),政府将以四级警报制度告知民众大气污染的危险程度,并据此采取工厂停工,限制汽车使用,和暂时关闭学校等措施。
 
警报制度乃以颜色区分,蓝色为最低,依序是黄色和橙色,红色为最高,并与政府使用的空气质量指标(AQI)相连结,经由电视公告。蓝色预警时,建议居民减少外出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黄色预警时,建议民众待在室内,建设地区需减少制造尘霾。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4日20时发布信息,预计15日北京空气质量仍维持重度污染水平,全市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蓝色预警措施。

但事实上,据pm2.5监测网数据显示,北京14日、15日、16日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为310、419、337,均属于严重污染。根据《预案》,如果预报准确,14日应启动黄色预警,除健康防护提醒措施,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外,还应采取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应急预案如何才能告别纸上谈兵?现实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国内知名环保专家、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提升预警级别,要么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预测,要么是预测到了,但可能因为相关措施实施困难而缺乏执行的勇气。

针对这两方面原因,马军解释,一方面,对pm2.5的预测相较于天气预报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对其更准确、时间更长的预测还需要加强研究。“预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它要与相应措施相结合的时候”,马军说,政府的决策需要依赖精确的数据,毕竟采取相应措施会对社会生活、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马军认为,相应应急措施中,有一部分容易操作,但也有一些执行难度很大,比如单双号临时限行。在车辆数目如此巨大的北京,要在一天之内有效展开限行工作是很困难的,“到时候甚至会出现法不责众的混乱局面”。

周边城市中就不乏失败案例。去年12月22日晚,天津市环保部门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同时提出车辆限行措施。然而,仅在几个小时后,天津交管部门就宣布限号政策暂不执行。

因此,马军建议,应在首先展开有可操作性的应急措施。如对市内大量公车、渣土车、柴油运输车辆的限行,对工厂的污染排放进行检测和减排限定等。

另外,马军称,空气污染是区域性污染,长远来看,不是一城一地就能解决。北京周边的城市如保定、廊坊的空气污染状况比北京更差。大气是流动的,应急措施的效果有限,只有协调区域内共同减排才是长久之计。

马军认为,在信息发布上,北京市做得还相对较好,能够及时以多样化途径公开,有助公众做好健康防护工作。但在减排措施的信息发布上做得还不够,比如哪些公车停驶、哪些工厂限排、限排量是多少等信息都没有实时监测和公开。“最重要的是要取信于民,让公众了解现状,才能给他们信心”,马军表示。

本文原刊载于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