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科学看待IPCC结论与全球变暖

中国学者对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主张我们对该机构做出的结论无需过份紧张。贾鹤鹏则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坚持气候变化是人为造成的。
中文

由于媒体的多次报道,最近中国国内一些学者质疑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声音也超越了学界,频频见诸报端。这些质疑正好赶上今年春季以来大规模的寒潮,让人们对全球变暖的结论丧失了许多信心。

学者们的质疑,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点: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对自然因素考虑不足、本次变暖可能是万年尺度上地球自然的变化、以及变暖依据的观测数据不够全面等等。

的确,气候科学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模型的对未来气候的推测,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出现的质疑IPCC的声音,尚不足以颠覆全球上千名科学家在其中取得的共识。而且,目前对IPCC的质疑,没有拿出任何新的证据。在很大 程度上,许多怀疑的声音已经在过去20年中多次出现,其中一些甚至出自那些由石油公司等利益团体资助的反对IPCC的科研组织。

首先,从自然因素的角度考虑,一些学者指出气候变化的自然趋势并没有如美国古气候学家Michael Mann所说:近千年气候本来存在一个变冷的趋势,而到了20世纪才突然出现变暖,这一“曲棍球杆”式的变化只能用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度增加来解释。

质疑IPCC的学者因而指出,20世纪后的突然变暖不能用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来解释。

这 种说法并非今日才出现,早在Mann的学说被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采纳,就有很多质疑。不过美国科学院2006年组织的一次权威评估在考虑了多方资料后 认为,不论近千年气温是否存在变冷趋势,14世纪到19世纪的确存在一个气温变冷的小冰期,20世纪以来的气温就可以观测到的资料而言,几乎无可质疑地是 1000多年以来最暖的。而这种情况,无法用地球轨道要素、太阳辐射和火山喷发等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看起来是唯一可能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科学院做出这份报告的时候,小布什尚在台上,美国政府也对IPCC的结论公开表示怀疑。这一点似乎让人们更愿意相信,美国科学院的报告是没有受到利益集团操纵的。

正是基于美国科学院报告中分析的那些数据,以及更多的发表过的、被国际科学界认可的证据,2007年发表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肯定全球变暖有90%的可能性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且慢。如果把时间尺度放到万年、百万年甚至是亿年又如何呢?

的确,地球上存在过温度比现在高、温室气体浓度比现在大不少的时候。但是以此来推翻IPCC理由并不充分。切记,IPCC说的是90%的可能性,IPCC依 靠的观测数据和气候代用资料在大部分情况下,也管不了几十万年以上的尺度。所以,那些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才可能出现的极端条件,确实有可能成为那10% 的造成现在的全球变暖的条件。

但是问题是,任何科研都要基于证据,而猜测现在的变暖是否是地球十万、百万、千万年层次的异动,既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的现实是,就现有证据而言,除了温室气体排放之外,再也没有其它证据能说明现在的全球气候变化。而全球变暖造成的极端性气候和干旱、洪灾、飓风等气候灾难也已经以更大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另外一些反对者认为,观测数据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覆盖不够。但是问题是,反对者并不能拿出观测数据没有覆盖的区域的相反观测数据。而且,IPCC在得出结论的时候,在承认数据覆盖不足的同时,也对现有数据在其他地区的合理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切记,世界上绝大多数统计都不是把所有统计对象问个遍,大部分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不能被证明无效的样本。如果要求任何结论都把该统计所要说明的每一个对象都覆盖到,恐怕现今我们的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无法开展。

在 现实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感到的不是变暖而是变冷。今年以来持续的冷空气侵扰也让人对全球变暖心生狐疑。而实际上,今年气候不正常的偏冷,不论在较长时 间尺度上是否会对全球平均气温变暖趋势有所修正,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持续很长时间的偏冷天气,已经预示着气候不正常的迹象越来越可以感知。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许我们没有必要在变暖幅度是否真如IPCC所料一样纠缠,至少对于纯科学探究之外的目的而言。

正是因为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迫切性,以及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联性,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正式提出了中国要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

尽管提出质疑的学者们反复强调,自己商榷的是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仍然支持国家要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但是殊不知,如果没有了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及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性,也就没有必要强调低碳。

气候变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而灾难性气候已经确确实实更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自然,以减少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为目的的低碳发展,也是我们实实在在必须走的道路。


作者系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总编辑、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创始人

首页图片由slack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