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邓亚萍:从奥运冠军到环保“健将”

四次荣获奥运冠军的邓亚萍也是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这位乒乓球体育明星向邹晶谈到了她对未来绿色中国的期望。
中文

不久前,曾四次荣获乒乓球奥运冠军的邓亚萍女士参加了“奥运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片”的拍摄,义务主演其中“绿色办公”(双面打印)一片。 “奥运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片”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8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合作拍摄,共邀请了八位奥运项目的金牌运动员分别主演八部环保广告片。

作为环保公益广告的主演之一,同时也作为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女士接受了《世界环境》杂志记者邹晶的独家采访。

邹晶:请问这次奥运环保公益广告片摄制组为何会选中您来拍摄这一广告片?您又是出于什么考虑而接受这一宣传活动的?

邓亚萍:大概他们是想借用我乒乓球双面打的手法来形容我们办公用纸要双面打印的涵义,从而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办公的氛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之一就是“绿色奥运”。而且,现在全国都在号召全民节能减排,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我 也参加了。我想,中国采取这么大规模的行动,跟国情密切相关。中国是世界上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之一,充分利用好我们有限的资源,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 责任。如果拍这样的广告片能对大众有一点触动和启发,对我来说是很荣幸的事情,我希望能借此机会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奥运和环保。

邹晶:在您目前担任的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职务上,您是怎么工作的?

邓亚萍:我是作为运动员委员会代表在体育与环境委员会任职。

首先为什么会成立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呢?奥运会是一项十分庞大的赛事,需要消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冬季奥运会更多是在户外举行,有时 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就有一些申办国家的居民曾经抵制奥运会的召开。这就引发了国际奥委会一个长期的思考:即奥运会的发展也必须是可持续 的。1995年在萨马兰奇先生的倡导下成立了该委员会,专门研究怎么能让人和自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和谐共存。

体育与环境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五名委员组成,另外还有几位环境科学专家长期指导,他们会定期到奥运会举办地检查。体育与环境委员会还经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合作,探讨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大象问题。在非洲,大象很多,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委员认为,非洲人不应该捕杀大象,应该制止,有的甚至提出要制裁他们。讨论时 也有非洲代表在场,他们认为,大象是应该保护,但太多了就会泛滥成灾。大象把粮食吃光了,人就没有了粮食,就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类似的争论很多。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制定环境规则时,什么是标准?发达国家的标准是否可用在发展中国家?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个体差异,还有不对称关系,特别是在环 境问题上。国际奥委会倡导的环保理念没错,但需要根据各国国情而定,不能实行同一标准,否则奥运会只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就违背了但奥运会最重要的参 与宗旨,是不公平的。 

邹晶:作为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层工作人员,您又如何理解绿色奥运的涵义?

邓亚萍: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综合性赛事,影响面非常广,其中包括对环境的影响。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合起来,等于每两年举行一次,从时间上来还是比较频繁 的。此外,奥运工程等在建设期间也会造成粉尘等污染。国际奥委会不希望因为奥运场馆建设而造成环境和资源的损失,同时也希望通过举办奥运会来增加公众的环 保意识。国际奥委会一直强调,任何一个申办的城市都应该把绿色理念融入到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中,北京奥运会也毫无疑问会在环保方面下功夫。尤其是针对中国资 源极为匮乏的国情,我们应该有更强的意识去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合理使用资源。 

邹晶:怎样才能既保证让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生活舒适,又充分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呢?

邓亚萍:广大市民对绿色奥运也给予了热情支持,有的人发明了什么新产品、新技术就向我们推荐。我们在奥运村的很多建筑和设施上都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既环保节能,又尽量能满足多种用途。

为了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奥运村装有中央通风系统。但同时为了方便残疾运动员的特殊需要,我们在房间窗台设计了一个专门的换气扇,不用开窗也能通风。

奥运村里的路灯都使用太阳能,热水供应也是利用太阳能。与一般太阳能相比,这些系统稍有不同,因为它们都是被水平放置在屋顶,人们在楼下看时并看不出来, 这大大改善了外观效果。我们还尽量使用清洁燃料,奥运村的公交车都是电动无噪声的,空调系统也不用冷却塔,而是代之以更先进的设备。

同时,我们在建设奥运场馆时,还充分考虑了自然保暖、自然采光等“绿色”技术。我们希望利用奥运会这一契机,让中国的建筑更“绿化”、更先进。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很快,有大量房屋要建,希望这次奥运会能起带动和引导作用,提高整个建筑行业和普通百姓的“绿色建筑”意识。 

邹晶:您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了几年,同时,作为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您有许多时间体验国外的环保情况,都有怎样的体会?

邓亚萍: 1998年到现在,我一共有五六年时间住在英国。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周边邻居和公共场所,发现整个社会都很干净,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很高。

其实,在中国,就比如节能减排的问题,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做。最近国家发改委联合十几个相关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就告诉了公众许多节能的小窍门,例如电器不用时要拔插头,做饭提前用水泡能省电等,还印制了很方便阅读的小绿手帕。

邹晶:您自己在日常生活有哪些环保诀窍?

邓亚萍:在日常工作中,我每张纸绝对是两面使用。甚至有时两面用过的,只要还有空白的地方,我就会用刀裁下来。在我办公室,我都 是给客人提供小瓶的矿泉水,这样不至于临走时还剩很多。有时有的客人提出是否可以带走剩余的水瓶,我就非常欢迎和赞赏,不然只能是把剩下的水来浇花了。平 时在外吃饭时,不论剩多少我都一定会打包带走。有的人觉得这样做很寒碜,甚至嘲笑,我认为那才是一种愚昧。

我家里人也在看完环保教育节目后不用塑料袋了。其实用布袋子或菜篮子好处有许多,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还不容易碰坏鸡蛋等之类的易碎品。另外我还让家里阿姨洗衣时尽量少放洗衣粉,以免产生过多的含磷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这些都是细节问题,唾手可得的事情,用点心就能做到。我们就这么一个地球,每个人注意一点,地球压力就会小一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邓亚萍:中国及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1989年到1997间她共获得18枚世界冠军奖牌,其中包括4枚奥运会金牌。1991年至1998年连续八年世界排名第一,并获得中国21世纪最佳女运动员奖。现任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邹晶:《世界环境》杂志副总编。

本文经《世界环境》杂志授权转载和缩编。

首页图片:版权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