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COP25主席:“社会和环境危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卡罗琳娜·施密特谈如何提振各国气候雄心以及气候大会移师马德里带来的遗憾。
  • en
  • 中文
<p>中拉对话采访了COP25主席、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middot;施密特。图片来源:<a data-track="attributionNameClick"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unfccc/49168411481/" title="Go to UNclimatechange's photostream">UNclimatechange</a></p>

中拉对话采访了COP25主席、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图片来源:UNclimatechange

超过3万人今年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COP25)。各国将在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的主持下,争取敲定2015年《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从而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此次大会原计划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然而,当地因不平等和生活条件困顿引发了普遍政治动荡,大会不得不移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大会主席施密特警告称,不着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各国就不可能正常发展。
 
施密特在一次独家采访中谈到了自己对此次会议的期待,也提到了会议的原计划举办地拉丁美洲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振各国(包括智利)的气候雄心和行动。
 
洛蕾娜·古兹曼(以下简称“古”):您对COP25的期待有没有因为智利国内的危机和会议移师马德里而改变?
 
卡罗琳娜·施密特(以下简称“施”):不能主办COP25对智利来说非常痛苦,我们不得不放弃成为主会场,但智利民众需要和全世界一起推进气候行动,这个信念我们没有放弃。
 
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气候和环境危机。全球气温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能源产业的排放量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持续增长,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也比10年前快了三倍。
 
这说明是时候该采取行动了。这不是口号,是必须做的事。每一项没有采取的措施、每一个未能履行的承诺,都是抗击气候变化行动的倒退。作为第25届缔约方大会的主席,我认为这是我们所要应对的一大挑战。
 
古:您认为举办地变更会导致拉丁美洲处于不利地位吗?
 
施:去年巴西拒绝主办邀请后,我们就代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接过了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权。正因为我们深信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我们面临许多社会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只会导致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只有开展多边合作才能应对。
 
古:考虑到联合国近期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以及各国自己的承诺,也就是国家自主贡献,您对提振气候行动雄心有何期望?
 
施:此次大会主席的主要目标是提振气候雄心,包括减缓、适应和执行方式等几个方面的雄心。会议期间我们将对气候雄心联盟(Climate Ambition Alliance)进行升级,包括引入新的参与者和主题,特别是鼓励地方政府和公司的参与。
 
我们必须引入新的问题、议题和参与者。私营、生产和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和部长们必须作出具体的声明,展开切实的合作。
 
古:考虑到智利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其气候雄心,以及在主持COP25期间希望树立的榜样,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
施:社会和环境危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只考虑其中一面而不管另一面。气候危机具有多重影响,严重加剧了现有的社会和环境不平等。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需要公平的过渡,需要关注政策对弱势群体和国家的影响。
 
智利将在此次大会上公布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初稿。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响应了学界为对抗击气候变化(到2030年)将排放相对于2016年减少45%的要求。
 
(监督机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认为,智利此次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比之前更具野心,也更加透明,说明其正朝着《巴黎协定》提出的正确方向前进。
 
智利的气候变化法制定已进入最后阶段,马上就能向国会提交草案。这项法案将确立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治理和责任体系,确保履行我们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做出的承诺。
 
我们将继续制定气候和环境相关的政策,减少国内的环境和社会不平等,加快各项活动的脱碳进程。
 
古:您对《巴黎协定》第6条碳市场相关条款的谈判结果有何期待?
 
施:提振气候雄心是第25届缔约方会议的主题。最近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揭示了采取行动和严厉措施的紧迫性。2020年以及之后的10年间,我们必须每年减少7.6%的排放量,才能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此,不仅是各国政府,各城市、公司和投资者都需要付出努力。COP25将是提振气候雄心的大好机会。我们会努力让私营部门加入气候行动,特别是通过全球碳市场机制这个推动落实气候行动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让私营部门加入进来。

本文原载于中外对话子网站中拉对话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