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移师马德里,气候大会的变与不变

因智利国内动荡而临时更换会议地点的气候大会谈判将会受到何种影响?姚喆撰文分析。
  • en
  • 中文
<p>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出席了COP25首日的会议。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unfccc/49152830436/">UNclimatechange</a></p>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出席了COP25首日的会议。图片来源:UNclimatechange

“谁说这不可能” ”(Who said it is impossible),哥斯达黎加在10月初举办今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5)筹备会时打出了这句口号,希望给全球气候行动加油鼓劲。没想到其后就真的发生了一系列小概率事件。

从圣地亚哥地铁票涨价引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到抗议蔓延直至局面失控,再到智利总统宣布放弃主办COP25,最终由西班牙政府出手相助,中间仅仅过了20天。好在混乱和沮丧是短暂的,大会很快回归了正轨:西班牙政府正在高效推进筹备工作;计划中的众多边会活动也得到确认将如期举行;环游世界半圈但却走错方向的瑞典女孩格雷塔,也正在赶回欧洲的船上,预计12月初能在葡萄牙靠岸。

虽然谈判核心议程将不受太大影响,但临阵易址确实将削弱智利作为大会主席国的领导力。中国与世界各国是否会如期在2020年前提升气候目标雄心也是盘旋在大会上空的一个问号。

式微的主席国

在这一系列意外发生前,不少人都对智利气候大会寄予厚望。作为COP主席国,智利的气候愿景和行动远超其前任波兰。这几年来,智利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国际能源署评价智利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光伏和风电投资目的地”。今年6月,智利还宣布将在2040年完全淘汰煤炭,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国际气候治理阴云密布,智利则带来了一丝希望,大家期待智利能充分发挥主席国的影响力,继续这种积极的态度来推动气候谈判,鼓励更多的国家提升气候目标。大会举办地改为马德里之后,虽然智利依旧是主席国,但智利的领导人忙于处理国内事务,留给气候外交的精力恐怕有限。

几个月前的亚马逊雨林大火吸引了国际社会对南美毁林、生态破坏问题的大量关注,很多南美民间机构本也希望借智利气候大会的契机让更多人了解南美的环境、社会现状,从而加强对南美环境和社会公平问题的的公开讨论。大会举办地的变动大大增加了南美民间组织的参与难度,让他们先前的计划落了空。

谈判议程如常

不过就谈判本身而言,不管在哪里举办,其议程和重点都是一样的。今年的气候大会将主要讨论去年遗留下的若干议题。各国在去年通过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但在几个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其中一个主要争议焦点是市场机制,即关于国家间减排量转让的机制,有时被称为“Article 6”,指的是《巴黎协定》中的第六项条款。

关于市场机制的核心争议在如何避免双重核算这个问题上。关于碳减排量转让的市场机制早就存在于《巴黎协定》的前身《京都议定书》框架中,但在该框架下只要求发达国家有量化的减排目标,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要求。如果发达国家A从发展中国家B购买减排量以帮助实现自身的减排目标,只要在统计国家A的减排成果时算入交易量就可以,国家B因为没有减排义务并不需要做核算。但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所有国家都有减排目标。这时如果国家A从国家B购买了减排量,那么在核算国家B的减排成果时就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同一个减排量就会计算进两个国家的减排成果里,也就是出现“双重核算”问题,导致统计在纸面上的减排成果虚高。​

各国关于这个议题的分歧依旧突出,拥有大量碳汇项目的巴西希望允许一定程度的双重核算,但包括欧盟在内的一些国家坚决反对。前中国谈判代表团成员祁悦表示,在去年的谈判中,中国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帮助达成了各方最后的妥协——同意先搁置关于市场机制的争议,保证《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得以在大会通过。在今年的谈判中,中国应该会继续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推动多边机制的有效运作。

除了市场机制以外,另一个待解决的细则是关于气候目标的时间框架。《巴黎协定》的多数参与国都提交了以10年为周期的行动目标,但也有国家提交的是5年目标,这样就给评估各国行动力度和全球进展增加了技术难度。2030年后的气候承诺应该在统一的时间框架下制定,但各国仍有不同倾向:比如,中国和欧盟倾向于5年,日本、美国、沙特等国则倾向于10年,这些分歧都有待于在马德里解决。

气候谈判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如何保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何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帮助受到气候变化危害的小岛屿国家从发达国家获得补偿, 这些议题每年都会讨论但进展有限,今年的谈判依旧会触及到。

不变的关键词——雄心

虽说从谈判议程上看,今年是个“小年”,但2020年却是关键性的一年。《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在2020年前提交一轮更新过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同时提交各自面向2050年的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今年的大会需要为2020年铺路。

众多研究报告都指出,各国目前提交的气候目标离《巴黎协定》的要求相差甚远。联合国环境署刚发布的2019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如果不加强气候行动,我们走向的是一个温升3.2的世界。

去年气候大会闭幕时,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强调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是“雄心,雄心,雄心”。在今年9月,他亲自召集了纽约气候行动峰会,并要求各国“带着具体的计划而不是空洞的演讲”来参会。纽约峰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65个国家表示会响应加强气候行动的号召,但这些意愿还有待转化成行动。古铁雷斯计划前往马德里继续开展动员工作。

在11月初发布的中法联合倡议中,中国明确表示将在2020年前提交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但是对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的计划和时间表依旧表述含糊。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的分析指出,中国已经提前完成了201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多个目标,国内不少学者也对中国碳排放早于2030年达峰表示乐观,这些结论都意味着中国的气候目标有提升空间。

2020年的气候大会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虽然面临着大选的压力,英国政府仍计划派出高级代表前往马德里展示他们对于COP26的规划。通向2020年的道路依旧充满未知,但今年的经验证实,的确很难说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