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洋垃圾禁令是否真的环保?

洋垃圾禁令事实上大幅拉动了原生材料的需求,其环境影响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 en
  • 中文
<p>2018年5月,汕头海关查获的超过20万走私进入中国的违禁固体垃圾。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alamy.com/mediacomp/imagedetails.aspx?ref=MPC41J">Yuan Guohong/Xinhua/Alamy</a></p>

2018年5月,汕头海关查获的超过20万走私进入中国的违禁固体垃圾。图片来源:Yuan Guohong/Xinhua/Alamy

今年年初中国限制进口国外垃圾之后,其原材料供应面临着数百万吨的缺口

然而,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周家非但没有被中国海岸警卫队拒绝的垃圾淹没,反而得益于越来越多价格低廉的可回收材料供应。

2016年7月,中国在世界贸易论坛上宣布将限制26种塑料和废纸的进口。乍一看,该决定似乎是一个有利于环境的消息。

最终西方国家将被迫停止向中国“倾倒垃圾”,对自己的垃圾负起责任。乐观主义者预计,美国和欧盟的垃圾处理系统将会彻底变革——企业开始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来减少供应链中的垃圾。

但实际上,垃圾出口大国们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没有做好应对这一变化的准备。装载着垃圾的集装箱改变路航线,驶向其他缺乏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商们已经开始适应。那么,禁令生效8个月后,效果如何呢?

亚当·明特是一名美国记者,著有《废物星球:穿行在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垃圾贸易中》(Junkyard Planet: Travels in the Billion-Dollar Trash Trade)一书。他曾在中国工作10多年,为彭博报道中国的回收业,后前往马来西亚。他认为,中国拒绝的不是无用的垃圾,而是本该供应给支撑该国经济的回收和制造部门的有价值的废料。

在亚当即将着手撰写新书之际,我们和他探讨了禁令的影响。为清楚起见,采访内容已经过编辑和浓缩。

夏·洛婷(以下称“夏”)认为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对环境来说不一定是好消息。这是为什么?

亚当·明特(以下称“亚当”):新的限令实际上是禁令,之所以这么说是从零和意义上讲的。禁止进口回收物不可能发生在真空中。如果你不使用回收材料(也就是中国禁止进口的),那就是迫使企业使用原材料。生产同等数量的回收材料所需的能量要远低于原材料。

就铝而言,使用废料可以节省90%的能量投入。到2020年,中国的禁令可能也会覆盖到铝废料,那你不仅要在西藏的地上挖个洞找铝,而且还要消耗和生产更多的碳。铝的能源密集程度非常高,塑料和纸张的碳排放虽比不上铝,但也很高。

中国对美国石油化工中心德克萨斯州生产的新塑料和液化天然气兴趣日渐浓厚。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进口回收物的库存吃紧。

去年12月我在成都参加一个纸张循环利用会议,有贸易协会直言不讳地说,他们的原材料至少存在500万吨的缺口。

如果回收物供应不足,那就得从别的地方找材料,可能是树,或者稻草,这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大。

围绕这一问题的整个对话都存在很多错误的信息,很片面。中国回收的根本不是废品,而是有利可图的再生材料。所有进口到中国的可回收废料,都会有人买。2002年起我就一直在报道这个问题,还没见过谁会花钱买一堆没用的垃圾的。

夏:转向初次原材料似乎与中国提高经济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的努力相悖。所以,之前预见到的这个问题了吗?还是说这是为了推动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的长期目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亚当:200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原材料行业的扶持力度超过了对回收业的支持,原因很明显,原材料行业和大型矿业以及钢铁公司都是国有实体,而回收业大部分是私营的,所以这其实是政策的延续。

每当政府想要管制钢铁生产,受打击的都是小城市里回收钢材的私营工厂,这是一个老问题。习近平任期内,国有企业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多。

其次,我认为这背后还有民族主义情绪在。关于外国人“倾倒”垃圾的言辞真的会激起民众的情绪。现在中国官方正有意识地试图重振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民众对这洋垃圾的抵触情绪其实也该这么理解。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确实希望国内城市开始回收垃圾,想要刺激国内的回收产业,但如果和国外进口的垃圾竞争,就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政府会告诉你,这些洋垃圾都是高度污染的,这是一种夸张的说辞。事实上就当前来说,中国现在进口的废料是史上最干净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2012年的严惩措施。

相比中国城市产生的可回收物,国外的回收物要好太多。中国城市没有分拣,没有单一或多种类的区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塑料或者废纸回收商,让你在进口还是国内回收物之间进行选择的话,那根本不用选,你肯定会多花点钱买国外的回收物,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夏:您认为政府会愿意看着回收商破产,以换取整体效率的提高吗?

亚当:我认为他们不会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过去中国的回收业都是非常本地化的。我觉得除了北上广深,各地回收业和中央政策关系不大。大家有一种很模糊的感觉,认为这或许有助于中国国内回收业的长期发展。

夏:有报道称限令生效(2018年11日)以来,东南亚一直在收拾烂摊子,都快被垃圾淹没了。但你曾写说禁令对这些经济体来说是好事。怎么解释?

亚当:东南亚国家有劳动力,有监管资源,也渴望经济增长。如果你突然把成百上千吨原材料扔到一个国家,那就不可避免地会看到经济体以此为基础增长起来。

马来西亚就在经历类似的情况。我们看到大量本应运往中国南部的有色金属回收物改变路线,来到了马来西亚南部吉隆坡和柔佛的郊区。

进入越南的材料太多了,政府因此设置了塑料进口的上限,废纸进口也有了限额。

中期来看,2到5年内,你会看到那些曾经出口垃圾的发达地区开发出其他一些能力。

美国威斯康星州曾宣布投资5000万美元修建造纸厂,回收利用原本出口至中国的纸张。美国处理杂废纸的能力很小,原因在于废纸运往中国的费用不高,卖价还很可观。现在好了,中国市场没了。这对威斯康星州而言是大好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的损失。

夏:现在很多人都强调吸管、塑料袋这种一次性塑料的问题,但制造商说禁用塑料袋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造成更多污染。这怎么解决呢?

亚当:如果目标是防止海洋塑料的积聚——我们都看过海龟的视频——那在发达国家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完全没用。詹娜·杰贝克的研究有一些关于海洋塑料来源非常有趣的数据点。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亚洲国家造成了63%的海洋塑料垃圾,而在美国,大家都很关注塑料问题,这一数字只有2%。美国少用一个塑料袋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办法是真的去收集垃圾,从而改善垃圾收集。很多沿海国家没有进行垃圾收集。第二步是改善垃圾掩埋、焚烧和回收过程。我认为针对某些物品的禁令只是隔靴搔痒,在那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是不现实的。这些经济体的塑料垃圾增长迅速,他们也想有机会去使用塑料。

夏:对塑料征税是另一种方法。在英国,每个塑料袋征收5便士的税,这一举措导致塑料袋的消费量下降了90%。消费者应该为奢侈的一次性生活方式买单吗?

亚当:我不认为这个办法在发展中国家会特别有效。例如,印尼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对一次性塑料和瓶子征税的问题。但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这就是一个可怕的主意,因为大多数印尼人,超过50%的人家里没有干净的水,他们高度依赖瓶装水。

不管大家喜不喜欢听,一次性塑料确实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我认为,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前,我们最好给他们更好的垃圾管理方式,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这个你不能用”。

围绕塑料的对话大多过于关注塑料消费品。如果你看一下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数据,所有固体废弃物中仅2%到9%,也就是不到10%是由消费者制造的。其余都来自农业、水产养殖、制造业和配送。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方面自然是要看的,但归根到底,你还要追根溯源,关注生产和供应链。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