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加工食品:一场全球健康危机

今年气候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认定肥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朱迪·班克曼认为,连锁快餐文化对此难辞其咎。
  • en
  • 中文
<p>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了全球性的肥胖问题。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chinasupertrends/7014621105/">China</a><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chinasupertrends/7014621105/"> Supertrends</a></p>

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了全球性的肥胖问题。图片来源:China Supertrends

在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23)上达成的一个最可能具有深远影响的协议之一便是决定将农业生产方式与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并探索解决方案框架。

《碳简报》(Carbon Brief)认为,这是一个“低调、却值得关注的成果”。国际社会一致同意共同研究并应对农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并承诺将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就应该纳入其中的议题达成一致。未来的技术对话将同时考虑上述两个问题。

这一决定不仅仅是在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它还给未来在可持续饮食方面取得突破带来了希望,因为正如总部位于纽约的政策智库Brighter Green新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劣质的饮食与破坏环境的农业生产是相互关联的。

在COP23会议期间发布的《慢性疾病、饮食习惯改变与可持续性:西方式饮食习惯的全球化推广及其影响》报告通过中国、南非、印度、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的案例研究,揭示了饮食习惯、公共卫生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

危害地球与人类“‘西方饮食习惯’含有大量的盐分、糖、廉价的植物油以及动物脂肪,毫无悬念地与中低收入国家快速增长的非传染性的疾病联系起来,”报告指出。

饮食习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在南非、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癌症这些曾经被称作是“富贵病”的患病人数正在增长。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去以植物性食物摄入为主的中低收入国家消费者饮食结构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开始向美国消费者高糖、高肉类摄入的饮食习惯靠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肥胖患者人数翻了一番。到2014年,全球大约有6亿成年人和1亿儿童属于肥胖,约占全球人口的13%。地球上大约有39%的人口超重。肥胖导致人们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提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因糖尿病死亡的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1.9%上升到2012年的2.7%,而心血管疾病更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致死元凶。

中国的糖尿病状况

中国的肉类消费量自1980年起增长了400%,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有1.09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而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死亡人口总数的38%。

中国目前肉类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28%,相当于每人每年摄入63公斤,是普通美国人肉食摄入量的一半。今年六月,中国在时隔14年之后首次放开了美国牛肉的进口,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

文化吸引力

全球南方国家的很多人将美式快餐与时尚和全球文化融合联系起来。

所谓“餐饮巨无霸”(Big Food)指的是麦当劳以及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和塔可钟的母公司)等大型跨国餐饮公司。这些公司正在全力进军新兴经济体国家。

圣保罗大学健康与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蒙泰罗认为,一旦加工食品在一个国家卡路里摄入量中的占比达到60%时,餐饮巨无霸企业便倾向于寻求开拓新的市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报告指出,全球快餐巨头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市场投放了大量广告宣传,并且往往还会针对当地口味对菜单进行调整(比如麦当劳在印度推出的“皇家麦奶酪汉堡”)。

中国市场是这些巨无霸企业的重要目标。2011年,肯德基母公司百胜报告称,其18亿美元利润中有一半来自中国。26年间,肯德基在中国开设了4200多家新门店,而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开设新店的速度则达到每周10家。快餐企业精心营造的富足、愉悦的消费者形象使得汉堡成为了人们用餐的流行选择。

农村人口迁居城市也是快餐和加工食品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2014年,全球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而1950年这一数字只有30%。

日益严重的问题

报告详述了餐饮巨无霸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如何导致肉类产品和牲畜饲料生产的增加,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报告指出,大量土地被用于饲养牲畜以及种植玉米和大豆,导致大面积土壤退化、毁林、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包括运输和包装)所贡献的温室气体占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到30%;全球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14.5%。牲畜业产生的甲烷排放虽然总量上少于二氧化碳,但其温室效应更强。

棕榈油用途非常广泛,从零食到化妆品等各类产品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然而,它却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棕榈树生长于泥炭丰富的土壤中。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2013年一份题为《棕榈油与环境》的研究报告,棕榈树种植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远远高于其树冠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该报告认为,营养摄入的快速增长将同时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

双重负担

一方面,刚刚完成城镇化的消费者们开始摄入营养更加丰富的饮食;另一方面,仍留在农村的人口却往往因为食物匮乏而营养摄入不足。

例如,在中国农村地区,品种分化日益加深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总的来讲也许有利于经济,但却使食品更加缺乏。在膳食和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一个家庭中有时可能会同时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的人生阶段。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为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

报告还简要概括了当前正在采取的慢病应对措施。

正面行动

2016年6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新的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人均肉类消费量应该减半。这一大胆的建议如果得到采纳,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并降低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今年八月,国际保护网络野生救援推出了由名人代言的名为“蔬食”的媒体宣传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公众健康水平。

报告中研究的其他国家也开始采取行动,通过法律和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墨西哥2010年通过法律,要求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并在校园内禁止销售不健康的食品。在墨西哥,肥胖与高糖分饮料有很强的联系,而且距离美墨两国边境越近的地方这种现象越是普遍。南非出台法律限制某些食物中的盐分含量,并推出绿色星期一的活动,鼓励多吃蔬菜。巴西的宣传活动则鼓励人们用新鲜的食材自行烹饪食物。

由于全球南方国家日益严重的慢性疾病负担,医疗系统必须做好应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准备。在中国,13%的医药费用与糖尿病有关,并且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用每年将达到470亿美元。

这一现状要求加速对于饮食、健康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讨论。近期联合国气候谈判做出的探讨农业在全球变暖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决定将会让我们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反思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以及为何摄入。

《慢性疾病、饮食改变与可持续性:西方饮食习惯的全球化推广及其影响》作者为朱迪·班克曼。该报告由Brighter Green发布。

翻译:子明